[发明专利]电动吸尘器用集尘箱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4817.2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6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古家义也;中井康一;小寺定基;福冈秀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L9/10 | 分类号: | A47L9/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吸尘 器用 集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备在电动吸尘器中的集尘箱。
背景技术
公知有包括内置电动鼓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和相对于吸尘器主体安装成能够装卸的集尘箱的电动吸尘器(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集尘箱包括纵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集尘壳体、在集尘壳体的内侧安装的圆筒状的粗滤器、在粗滤器的内侧安装的主滤器,集尘箱在安装在吸尘器主体中的状态下向外部露出。
通过电动鼓风机产生的吸引力而被吸入到吸尘器主体内的空气及尘埃在集尘壳体中回旋并向下流动,尘埃以被按压的状态堆积到集尘壳体的底面。另外,一部分尘埃要通过粗滤器,此时被粗滤器捕获而积存到集尘壳体中。通过粗滤器的微细的尘埃被主滤器捕获。
另一方面,在集尘壳体内流动的空气顺次通过粗滤器及主滤器后向集尘装置外流出,并在吸尘器主体内通过排气过滤器,由此空气被完全净化,之后从在吸尘器主体的前表面下部形成的排气口被向外部排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30436号公报
尽管专利文献1的集尘箱虽然在安装在吸尘器主体中的状态下向外部露出,但其是进行集尘的功能部件,因此在设计方面容易受制约。
此外,对于电动吸尘器,始终考虑部件个数的削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背景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且增加设计的宽度的电动吸尘器用集尘箱。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动吸尘器用集尘箱在电动吸尘器主体中配置在通过电动鼓风机吸引的空气及尘埃流动的流路中,且相对于所述电动吸尘器主体能够装卸,所述电动吸尘器用集尘箱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在内部积存尘埃的箱主体;为了将尘埃从所述箱主体排出而把持的主把手;在将所述集尘箱相对于所述电动吸尘器主体装卸时把持的手把,其中,所述主把手在将所述集尘箱相对于所述电动吸尘器主体装卸时被所述电动吸尘器主体引导,并且在所述集尘箱相对于所述电动吸尘器主体安装结束时被收纳在所述电动吸尘器主体中。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以第一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具有:排出口,其形成于所述箱主体,用于将尘埃从所述箱主体排出;用于开闭所述排出口的盖;第一过滤器,其为能够旋转地收容在所述箱主体内的圆筒体,用于捕获流入所述箱主体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压缩突起,其是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外周面,以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中心轴为中心的螺旋状的突起,且随着所述第一过滤器的旋转,将积存在所述箱主体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外周面之间的尘埃向所述盖侧压缩,其中,所述压缩突起的所述盖侧的端缘位于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外周面的所述盖侧的端缘向从所述盖离开的方向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
发明的第三方面以第二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主体的内周面中的所述第一过滤器的旋转方向的至少一个部位形成有平坦面。
发明的第四方面以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二过滤器,其收容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内,能够与所述第一过滤器一起经由所述排出口从所述箱主体内卸下,用于捕获通过了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尘埃;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器上,以在所述箱主体中从与所述主把手相邻的部分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与所述箱主体卡合。
发明效果
根据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电动吸尘器用集尘箱(以下,仅省略为“集尘箱”)在电动吸尘器主体中配置在通过电动鼓风机吸引的空气及尘埃流动的流路中。
在集尘箱中,能够在箱主体的内部积存尘埃,通过把持主把手能够将尘埃从箱主体排出。并且,通过把持手把能够将集尘箱相对于电动吸尘器主体装卸。
在此,由于主把手在将集尘箱相对于电动吸尘器主体装卸时被电动吸尘器主体引导,因此无需在集尘箱上另外设置被电动吸尘器主体引导的部件。
并且,由于主把手在集尘箱相对于电动吸尘器主体安装完成时收纳在电动吸尘器主体内而隐藏,因此在安装到电动吸尘器主体后的集尘箱中露出的部分的设计不受主把手制约。
如以上所述,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同时增加设计的宽度。
根据发明的第二方面,在集尘箱中,能够将尘埃从形成在箱主体上的排出口排出。该排出口通过盖开闭。
并且,圆筒体的第一过滤器能够旋转地收容在箱主体内,该第一过滤器捕获流入箱主体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民用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民用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48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