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根据用户的需求格式化输出及操作伺服端业务数据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4918.X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3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任浙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万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G06F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唐银益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根据 用户 需求 格式化 输出 操作 伺服 业务 数据 方法 | ||
1.一种根据用户的需求格式化输出及操作伺服端业务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
(1)选定脚本语言及脚本语言执行引擎;
(2)用户使用上述的语言根据业务需求编写脚本代码;
(3)客户端把脚本代码发送或保存到伺服端;
(4)由伺服端脚本语言执行引擎执行上述的脚本代码;
(5)执行的结果数据输出返回给客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本语言是格式化脚本语言(GScrip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行引擎是格式化脚本语言执行引擎(GScriptEngine),用于接收传入的脚本代码,结合缓存会话(context)与请求(request)进行解析、执行代码,在解析执行过程中根据代码指令依次封装输出用户所需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存会话(context)存储引用操作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库的指针、引用操作文件/缓存数据/其它数据资源的指针、引用操作CPU/其它硬件设备的指针,以及存储在代码过程中根据用户指令临时产生的变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请求(request)存储页面请求的参数名与参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式化脚本语言执行引擎(GScriptEngine)入口参数主要包含脚本代码输入流(inputstream)、缓存会话(context)、请求(request)、输出编码(encoding)、结果数据输出流(outputstream)、启用调试模式(debug)。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式化脚本语言执行引擎解析代码的算法是变-分的方法,所述的变是指文本字符串不断的经过匹配替换而变成新的字符串,所述的分是指被替换的字符串进行分隔演变成多个新的字符串,算法按变-分-变-分-变循环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式化脚本语言执行引擎处理代码的过程步骤如下:
(1)将脚本代码输入流转换成文本字符串;
(2)根据脚本指令函数语法变-分处理依次形成指令函数集合;
(3)按顺序依次执行指令函数;
(4)指令函数计算的结果根据指令函数的特性依次封装输出用户所需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令函数顺序为:先执行其函数参数集合,而后依次执行函数体内部的子指令函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指令函数参数集合执行时,对参数字符串进行分处理,依次分割成多个参数字符串,然后进行变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行的结果数据的格式基于用户编写的脚本代码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业务数据的输出内容及格式可以是XML、JSON、XML+XSL、XML+XSLT。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脚本代码发送或保存到伺服端的步骤是:由服务商提供入口,通过网络传送或保存至伺服端;当客户端请求访问脚本代码时伺服端会自动调用脚本语言执行引擎对其解析、执行,并返回结果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指令函数调用引用指针的属性或方法对业务数据进行操作,将执行的结果数据再通过指令函数格式化输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脚本语言扩展开放数据接口(API),可以通过扩展指令函数,或通过在缓存会话(context)中引入对象指针的方式很容易扩展数据接口,或定义类名使用assign指令函数构造类对象。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脚本代码在伺服端的信任采用PKI安全体系及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万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万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491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