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应用于纺织染整行业的隧道式微波烘干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5173.9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5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单忠德;王绍宗;陈队范;刘琳;吴双峰;鹿庆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泰安康平纳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3/02 | 分类号: | F26B13/02;F26B13/10;F26B3/347;F26B25/22;D06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应用于 纺织 染整 行业 隧道 式微 烘干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应用于纺织染整行业的隧道式微波烘干方法及装置,可以用来烘干各种纤维的筒子纱卷,属于染整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纺织染整行业发展迅速,主要纺织产品生产量居世界首位,但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纱线烘干质量对附加值的影响最大,接影响到纱线颜色、纱线强度、纱线蓬松度等产品特性和产品质量。因此,纱线烘干技术日益成为印染行业的研究热点。
目前,纱线烘干主要采用两种烘干方式:一为热风烘干,通过高温炉(电热板)产生强性热风将纱烘线干;二为射频烘干,利用水分子在高频电场作用下做剧烈运动,使其从纱线内蒸发,达到烘干的目的。上述的两种烘干方式存在以下的问题:
热风烘干的特点是设备成本低,投资少。但是,热风烘干能耗高、热能利用率低、烘干质量差等缺点。近年来,随着高频电磁场技术的发展,射频烘干逐渐成为国外纺织染整领域的主流方法,与热风烘干技术相比,其明显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热能利用率。但其核心部件主要依赖进口、维护成本高,国内生产企业少,限制了射频烘干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微波烘干逐渐成为烘干领域的发展新趋势。微波烘干利用微波的加热性和穿透性来实现物料的烘干。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强穿透性电磁波,且课根据物料介电常数的不同进行选择性加热,其核心部件——磁控管已经国产工业化。因此,微波烘干具有高效性、节能性、均匀性、成本低等优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纱线烘干技术和设备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纺织染整行业,实现筒子纱连续均匀干燥的微波烘干方法及装置。采用隧道式微波烘干机,利用微波的高效、节能、低成本,解决传统筒子纱烘干方法的生产效率低,耗能高、维护修费用高等问题。
本发明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隧道式筒子纱微波烘干装置,主要包括传动系统、微波抑制区、谐振腔、支撑架、排湿热系统和控制系统。
传送带:传送带为阻燃、耐高温的优质工程塑料履带,变频电机带动,可实现纱卷在隧道式微波烘干机内的均匀传输,同时传输速度可通过触摸屏调整和显示。
微波抑制区:由前后两段微波抑制器组成。采用微波抑制段采用电抗性微波抑制结构和电阻性微波吸收材料组成混合型抑制器,使其泄漏量低于国家安全标准。抑制器底部开有通 风孔,便于排热系统输送热空气。
谐振腔:在谐振腔上安装磁控管、波导及排湿口。磁控管主要用于产生微波;波导将产生的微波传入箱体;排湿口可以迅速排出蒸汽,保证烘干顺利进行。
支撑架:主要包括底座、变压器支撑架及磁控管支撑架。底座对整个设备起支撑作用;变压器支撑架主要用来承载电压器、电容等微波源元器件;排湿热系统安装有磁控管支撑架内。
排湿热系统:排湿系统可迅速谐振腔内的水蒸气,加快烘干过程;排热系统将电器元器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收集起来并输送到抑制器内,对筒子纱起到预热及加速水蒸气挥发的作用。
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PLC控制系统,可实现对工艺参数(传送带速率、磁控管开启、关闭时间按、磁控管工作状态)的设置及显示;具有工艺参数添加、删除、修改及自动运行等功能;工作过程发生异常时自动报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应用于纺织染整行业的隧道式微波烘干方法及装置”,具有生产效率高、烘干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烘干成本低的特点,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隧道式微波烘干机的外形图。
图2是本发明的隧道式微波烘干机入口方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泰安康平纳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泰安康平纳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51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