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制重整汽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5303.9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3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谢亮亮;唐博合金;徐菁利;杨志宁;徐福书;赵家昌;唐敖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欣年石化助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7/00 | 分类号: | C10G57/00;C10G5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50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制 重整 汽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制汽油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精制重整汽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经过一次加工或二次加工的石油馏分中,存在着诸如硫、氮等相当多的各类杂质,还有经过加氢裂解后生成的烯烃。这些组分对成品汽、煤、柴油产品及下游化工装置的原料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油品的各种性能,就成了炼油工作者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如以石脑油经重整后的石油馏分为例,经铂重整生成的烃油中富含芳烃及溶剂油的馏分,但同时也因部分加氢裂化反应含有少量烯烃,烯烃的存在将影响产品的色度和稳定性,要想得到合格的产品芳烃及溶剂油,必须对重整生成油进行精制。
除去重整生成油中少量烯烃的工艺主要有两种,即白土精制工艺和后加氢工艺。其中白土精制活性较低,尤其是当烯烃含量超过1wt%时,白土吸附很难达到指标要求,并且吸附器庞大,空速低,使用周期短,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后加氢精制工艺一开始采用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的Fe-Mo,Co-Mo,Ni-Mo等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只有在较高的反应温度(300℃~320℃)和较低的液时体积空速(2~3时-1)下才能脱去烯烃,另外,由于此类催化剂装量多、反应器结构复杂,致使成本提高。但白土使用周期短,而且白土不能再生和重复使用,废弃的白土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缺点,因此有被加氢工艺取代的趋势。
日本特许昭47-3570和中国专利CN 86108622A采用含Pd0.15~0.6重%的薄壳型条状催化剂,反应温度为200~300℃,反应压力为0.5~2.0Mpa,液时空速为6~20时-1,产品溴价小于0.1gBr/100g油,芳烃基本不损失,但这种方法由于反应温度较高,会使催化剂加快失活。
中国专利CN 101011665A中,通过引入TiO2作为助剂,显著提高了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加氢精制反应性能。CN 101474568A又对TiO2以及稀土金属氧化物(优选CeO2)改性的磷化物(优选Ni2P)催化剂加氢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可以通过简单地改变助催化剂含量改变催化剂加氢活性。
中国专利CN1152605A采用高磁性非晶态合金为催化剂,在较缓和的条件下实现了重整生成油烯烃的加氢饱和。但这种催化剂热稳定性差,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催化剂逐渐晶化而失去活性。另外,这种催化剂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再生方法。
美国专利US3,700,588介绍了一种用于后加氢精制催化剂,把第一种金属Pt或Pd及第二种金属Pb或Sn载于粒状氧化铝上,这不仅降低了催化剂的成本而且还显示出了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但该催化剂活性较低。中国专利CN851760A把活性金属Pt或Pd与第二种金属Pb或Sn载于纤维氧化铝载体上,与同类烯烃精制加氢催化剂相比,加氢活性高,选择性接近100%,但该种方法成本高,不易实现工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用途广泛的精制重整汽油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精制重整汽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分为两段,第一段使用三氟化硼、三氯化铝等酸性离子液体使不饱和烃聚合为石油树脂而除去或与芳烃发生烷基化反应,第二段使用成型的水滑石用于脱除部分溶解于油品中的酸性催化组分,即得到精制好的重整汽油。
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按比例在重整汽油中加入酸性离子液体,控制反应温度为50~80℃,搅拌反应30~120min;
(2)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静止分离,然后将上层液倒入装有成型水滑石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在重量空速为1~5h-1,温度为20~50℃的条件下,一次通过床层即可脱除其中的酸性组分及杂质,得到精制好的重整汽油。
所述的重整汽油与酸性离子液体的重量比为1∶5~1∶50。
所述的酸性离子液体为原料卤代胺类一级离子液体与酸性物质按摩尔比为1∶1~1∶4的混合溶液。
所述的原料卤代胺类一级离子液体与酸性物质的摩尔比优选1∶2~1∶3。
所述的原料卤代胺类一级离子液体中阳离子包括烷基咪唑环、烷基吡啶环、各类烷基铵或烷基膦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烷基咪唑环、烷基吡啶环、各类烷基铵或烷基膦上的N位连接碳原子数为1-10个的直链或支链烷烃,阴离子为卤族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欣年石化助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欣年石化助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53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