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采油输送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6114.3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4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宏广橡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C08L77/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35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采油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热塑性采油输送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海洋或陆地油田固井内的开采装置,均采用热塑性输送管道、潜水泵电缆和不锈钢丝绳分别设置于固井的井体内,用于开采输送原油或者混合液体等。下井时,分立的热塑性输送管道、潜水泵电缆和不锈钢丝绳要人为控制其同步运动,还要防止潜水泵电缆与不锈钢丝绳缠绕在一起,因此施工复杂、工作量大;而且所述热塑性输送管道、潜水泵电缆与不锈钢丝绳之间的摩擦较大,潜水泵电缆易被拉断损坏,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简单、使用寿命长且强度高的热塑性采油输送管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塑性采油输送管系统,其包括热塑性输送管道,还包括潜水泵电缆和不锈钢丝绳,所述潜水泵电缆和不锈钢丝绳通过集成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热塑性输送管道的外壁上,所述潜水泵电缆和不锈钢丝绳和所述热塑性输送管道的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热塑性输送管道由三层组成,由内至外分别为热塑性弹性体的内层、涤纶长丝编制的增强层和包覆层。
优选的,所述潜水泵电缆和不锈钢丝绳对称设置在所述热塑性输送管道的外壁两侧。
所述集成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化学原料塑炼而成:尼龙11,98-99份;抗老剂,0.1-0.2份;光稳定剂,0.9-1.9份。
所述防老剂为1,3,5-三甲基-2,-4,6-三(3,5-二特丁基-4-羟基苄基)苯或者四[甲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所述光稳定剂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乙酯、丁二酸与(4-羟基-2,2,6,6-四甲基-1-哌啶醇)的聚合物或双(3,5-二特丁基-4-羟基苄基磷酸单乙酯)镍中的一种。
本发明将热塑性输送管道、潜水泵电缆和不锈钢丝绳用集成层包覆为一体,形成一个新的结构,所述潜水泵电缆连接固井下的潜水泵电机,所述不锈钢丝绳用于固定热塑性输送管道的管体和潜水泵,可减少潜水泵电缆的延伸,防止电机脱落;且一体的结构能够减少三者之间的摩擦和缠绕等缺陷。
所述集成层耐磨、抗老化,进一步提高了热塑性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①采用一体的结构克服了热塑性输送管道、潜水泵电缆和不锈钢丝绳之间存在摩擦较大,甚至可能相互缠绕的缺陷;②一体的结构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减少了施工的工作量;③有效减少了热塑性输送管道、潜水泵电缆和不锈钢丝绳单独使用时易出现的拉断现象,延长了输送管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垂直于轴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看图1,本发明包括热塑性输送管道、潜水泵电缆1和不锈钢丝绳6,所述潜水泵电缆1和不锈钢丝绳6同轴对称设置在所述热塑性输送管道的外壁两侧,并通过集成层5固定包覆。上述结构使热塑性输送管道、潜水泵电缆1和不锈钢丝绳6形成一体结构,能够同步运动,省掉了人为控制同步运动的复杂性和操作误差;不锈钢丝绳6增强了一体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有效解决了潜水泵电缆易被拉断的现象。
所述热塑性弹性输送管道由热塑性弹性体的内层4、设于内层4外壁的涤纶长丝编制的增强层3和设于增强层3外壁的包覆层2构成。
所述内层以热塑性弹性体为主要原料,其重量百分比为97.5-98.5%;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5-2.5%的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重量比为2∶5∶3的助剂、阻燃剂和增塑剂。所述助剂采用硬脂酸钡、硬脂酸锌或者硬脂酸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阻燃剂采用三氧化二锑、十溴苯醚、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硼酸锌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增塑剂采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磷酸三甲苯酯中的任意一种。采用挤出设备进行制备,输送管道的内层耐高温达120℃,耐低温达到-40℃,内壁光滑,抗结垢。其耐油性由原来的100℃、70小时,膨胀率为73%,提高至120℃、72小时,膨胀率为73%。所述增强层以高性能涤纶长丝为原材料,编织角度为54度,提高了管体的耐压强度,与上述内层之间采用高强度开姆洛克6125粘合剂粘结,其粘合强度高达15.8KN/m。所述包覆层以聚氨酯为主要原材料,聚氨酯的重量百分比为96-98%,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2-4%的助剂和防老剂。其加工工艺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宏广橡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宏广橡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6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