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联式污泥比阻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6309.8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5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宽;何姝;王荣;刘欢;时亚飞;毛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联式 污泥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测量污泥脱水比阻参数的多联式污泥比阻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比阻是反映污泥脱水性能的一项主要参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重量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过滤时,在单位过滤面积上的阻力,即单位过滤面积上滤饼单位干重所具有的阻力。比阻测定的影响因素包括:实验压力、含固率及其他参数等,该实验中,主要参数在于确定t/V~V线性回归的斜率。因此,准确测定各参数并减少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重大。
目前,各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使用的比阻装置多由布氏漏斗、计量筒、铁架台、压力表、抽滤瓶及真空泵等组件临时装配而成,具有易破损、拆装耗时,抽滤过程中滤液垂直漏滴极易造成液面波动,读数误差大等缺点。而新近生产或使用的污泥比阻测定装置虽不用临时搭建,但灵活性差,且大多只装有一个布氏漏斗及计量筒,只能进行单次实验,不适于多人使用或多组样品同时测定。
中国专利文献《污泥比阻测定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1203605)中公开了一种污泥比阻测定装置,由计量筒、布氏漏斗、真空表、吸滤筒、防空阀、真空泵、固定架和滤纸放置器组成筒。其不足是:①该装置只实现了一套抽滤单元的一体化,仅适用于单人单样独立实验,不利于多组学生同时实验的开展,或者多组平行样同时进行实验。②布氏漏斗下端的弯曲管开口是敞开向下的,当污泥脱水性能好,滤液抽出过快时,极易出现溅水而影响液面波动的现象,并不能获得理想的防滴效果。③整个装置中布氏漏斗、吸滤筒、真空泵等主要部件分散在工作台上,没有形成可移动一体化的装置,仍然存在拆装及搬运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测定多组数据、一体化、方便移动、测定精准度高且具有自动控制的多联式污泥比阻测定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多联式污泥比阻测定装置,包括底部安装有脚轮的实验台,所述实验台内固定安装有真空泵,所述实验台的台面上固定有立体板和一树形管,所述实验台的台面内嵌入有抽滤瓶,所述实验台的台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凹槽,各凹槽内嵌入有一安装有布氏漏斗的计量筒,该计量筒的上方设置有一凸出的抽滤嘴,各计量筒的抽滤嘴分别通过胶管和一控制阀连接在树形管的一支管上,树形管的干管管接抽滤瓶、真空表和转子流量计,所述真空表和转子流量计固定在立体板上,所述抽滤瓶管接真空泵。
为保证液面沿内壁稳定流下,使滤液面平稳上升,提高读数的精准度。在所述布氏漏斗的下端出水口套有塑性材料制备的弯曲导流筒,该弯曲导流筒设置为斜面紧贴计量筒内壁的斜角状开口。
一种依气压自动控制各检测支路的开关的方式,控制阀为入口处电连接有气压传感器的电磁阀,当该支路滤至真空破坏时,能自动控制电磁阀关闭相应支路,从而能保证其它支路在真空度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工作。
一种人工控制的具体方式,所述控制阀为球阀。
为方便计量筒的拆装,所述计量筒底座通过易拆卸的硅胶圈固定嵌于凹槽内。
所述树形管优选铜管、铝管、不锈钢管、合金管或硬胶管等硬质不易碎的空心管。
为减少真空泵工作对实验的影响,所述实验台和真空泵之间设置有减震垫片。
具体的,所述实验台的底部安装有四个万向轮。
具体的,所述布氏漏斗通过软木塞连接在计量筒的筒口。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样品个数,打开数目相同的支路控制阀,关闭其他未使用的支路控制阀,将滤纸放入布氏漏斗中,用水润湿并贴紧周底,同时,检查装置各连接之间是否漏气。接着,开动真空泵,调节转子流量计使真空压力大约为实验压力的2/3时关掉真空泵。然后,将多个待测污泥样品分别加入于不同布氏漏斗中,开动真空泵并调节真空压力至测定值(不超过0.1MPa),达到此压力后,开始起动秒表,记下此时计量筒内的滤液V0。此后每隔一定时间(开始过滤时可每隔10s或15s,滤速减慢后可隔30s或60s)记下计量筒内相应的滤液量。当过滤至真空破坏时,自动或人工关掉相应支路的控制阀,调节转子流量计保证整个测定系统的真空度不变,如滤饼长时间不发生龟裂,则过滤20min后即可停止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63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