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杠杆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6337.X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4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宫田致良;长谷川信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格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21/00 | 分类号: | H01H21/00;H01H2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韩明星;金光军 |
地址: | 日本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杠杆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作为数码相机后者数码摄像机的变焦操作开关等利用的杠杆开关,尤其涉及能够通过向一个方向的杠杆的转动操作来实现处理动作的两段式切换(例如变焦速度的两段式切换等)的杠杆开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数码相机或者数码摄像机中设有用于放大拍照对象的变焦功能,基于该变焦功能的拍照对象的放大或者缩小通过变焦开关的操作来实现。
作为如上所述的变焦开关,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杠杆开关。如上述文献的图7(a)、(b)所示,该杠杆开关在公用接点的左右侧分别配置有一个独立接点,若杠杆如图(a)所示向左侧转动,则右侧的可动接点从公用接点断开而接触右侧的独立接点,从而右侧的独立接点处于开关开启的状态。与此相反,若将杠杆向右侧转动,则左侧的可动接点从公用接点断开而接触左侧的独立接点,从而左侧的独立接点处于开关开启状态。
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杠杆开关可以进行数码相机或者数码摄像机的变焦操作。例如,若右侧的独立接点变成开关开启状态,则进行放大操作;若左侧的独立接点变成开关开启状态,则进行缩小操作等。
然而,对于上述文献1中所记载的杠杆开关来说,其构造上,随着杠杆向左右方向的转动,在各个方向只能得到一次开启/关闭状态,因此无法通过杠杆向一个方向的转动操作来进行变焦速度的两段式切换,例如杠杆向左侧转动时,以较低速度进行放大;朝同一个方向进一步转动该杠杆时,以较高的速度进行特写等两段式切换。因此不能提高数码相机或者数码摄像机的便利性。
专利文献1:特开2008-2773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杠杆向一 个方向的转动操作来实现处理动作的两段式切换(例如变焦速度的两段式切换)的杠杆开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杠杆开关的特征在于包含:具有凹入部的开关基座;安装于所述凹入部上面的上部壳体;容置于所述凹入部内的第一及第二开关部;用于同时操作两个开关部的杠杆,且,所述开关基座在所述凹入部内设有轴承槽,所述上部壳体具有贯穿其内外表的狭缝,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关部在所述凹入部的内侧底面具备两个开关部共用的公用接点,并且每个开关部设有沿着所述狭缝的长度方向分别在所述公用接点的两侧各配置有一个的两个独立接点、配置于接点上的接点电刷,从所述公用接点至独立接点的接点间距离设置为所述第一开关部的接点间距离相比所述第二开关部的接点间距离较短,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关部的所述接点电刷通过将具有弹性的细长金属片弯曲成约倒三角形状而形成,并且该倒三角形状的底边朝向所述狭缝的方向而设置,该倒三角形状的其余两边在所述凹入部的内侧底面上交叉,将该交叉的两边的两段作为两个可动接点,所述杠杆的上端从所述上部壳体的狭缝向外部突出,该杠杆的下端侧具备由所述凹入部内的轴承槽所支撑的转轴和接触于所述各开关部的接点电刷底边的推压凸轮,并且所述杠杆可以以所述转轴为支点,沿着所述狭缝的长度方向转动,若将所述杠杆向一个方向转动,则所述两个开关部的接点电刷的底边一侧同时被该杠杆的推压凸轮推压而下降,并且各开关部的一侧的可动接点从公用接点同时断开,分别向各自开关部一侧的独立接点滑动,首先,接点间距离较短的第一开关部的一侧的可动接点接触该第一开关部一侧的独立接点,据此该第一开关部的一侧的独立接点通过该第一开关部的接点电刷而与公用接点导通,从而处于开关开启状态,之后,接点间距离较长的第二开关部的一侧的可动接点接触至该第二开关部一侧的独立接点,据此该第二开关部的一侧的独立接点通过该第二开关部的接点电刷而与公用接点导通,从而处于开关开启状态
根据所述的本发明,所述推压凸轮的剖面呈半月形,该半月的平坦部接触于所述接点电刷的底边,并且该半月的圆弧部和平坦部的边界的肩部推压所述接点电刷的底边的一侧。
根据所述的本发明,所述轴承槽的两侧设有止动槽,根据所述推压凸轮的肩部与该止动槽的接触,限制所述杠杆的转动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格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美格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63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阻隔性膜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丝线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