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6349.2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7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萧英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雷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维新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互补 电池 放电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放电方法及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匮乏是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因而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发新能源,光电技术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太阳能蓄电池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然而,目前使用的太阳能蓄电池由于一般只能使用太阳能充电,因而在光照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充放电效果不理想,极易受到外界条件限制。因而,提供一种受外界条件影响小的充放电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成为明显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充放电效率高的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方法及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模块、数个电池组、负载端,其中,还包括市电模块、微处理模块,所述太阳能模块与市电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微处理模块并能够输入电能至所述微处理模块,所述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个电池组并控制太阳能模块输入的电能给所述数个电池组充电,所述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负载端并控制所述各电池组或市电模块放电至负载端。
该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系统,还可以包括指示灯模块,所述电池组内设有电池管理器,所述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指示灯模块并将处理后的微处理模块与电池管理器的信号传输至所述指示灯模块。
上述的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系统,采用以下放电方法:所述微处理模块根据各电池组的电压高低,进行切换电池组或市电模块放电至负载端。
上述的放电方法,所述各电池组的电压均低于第一预设值时采用市电模块放电至负载端,所述各电池组中有至少一组高于第二预设值时采用电池组放电至负载端。
上述的放电方法,各电池组依据电位由高到低的顺序放电。
上述的放电方法,所述各电池组较佳轮流放电。
上述的放电方法,更佳同时只有一个电池组放电。
上述的放电方法,每个电池组放电同时不会充电。
上述的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系统,采用以下充电方法:所述太阳能模块由微处理模块控制给电压低于第一预设值的各电池组依序充电至第二预设值,较佳为充满。
上述的充电方法,输入的电能电压充足时,在前个电池组充电时,可以继续给后个电池组充电,依次类推。
上述的充电方法,每个电池组充电时不会同时放电。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系统,由于同时设有太阳能模块与市电模块,能够适应不同的日照环境。
2、本发明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系统根据电池组电压切换太阳能与市电的放电,节省了电能。
3、本发明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系统采用电位由高到低的顺序放电,提高了放电效率,避免电能浪费。
4、本发明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系统采用轮流放电方式,避免重复使用某几个电池组,提高了充放电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光电互补电池的充放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模块、市电模块、微处理模块、LED指示灯模块、十个电池组、负载端,所述微处理模块为单片计算机,所述太阳能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单片计算机,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入至所述单片计算机,所述市电模块连接于所述单片计算机,所述市电模块包括市电电源和整流器,将市电电源整流滤波为直流电输入至所述单片计算机;所述十个电池组内部均设有电池管理器,所述十个电池组分别连接于所述单片计算机,所述负载端与LED指示灯模块也分别连接于所述单片计算机;该单片计算机控制切换各电池组或者市电模块放电至负载端,并控制太阳能模块对各个电池组充电,同时将获取的自身及电池管理器的电池组信息处理为信号;该LED指示灯模块则根据从单片计算机处获得的信号显示不同的指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雷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雷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63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