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货车车箱自动收张软篷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7065.5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1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炳力;徐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P7/04 | 分类号: | B60P7/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货车 车箱 自动 收张软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上货物的覆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在敞篷货车上的自动收张软篷。
背景技术
敞篷货车在运输货物过程中为了防雨、防晒或防止洒落,通常需要在货物上使用篷布覆盖,实现封闭,但现有使用的篷布装置有的会带来装卸货物的不便,有的不能实现篷布收张过程的自动化,操作不便,还有的不能实现车厢封闭、装载效率低或装置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的应用在敞篷货车上的车箱自动收张软篷,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全封闭,有效防止货物洒落,提高装载效率。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货车车箱自动收张软篷,其结构特点在于:在敞开式车厢箱体上设置篷布收卷组件、软篷活动支架以及自动张合控制装置;
所述篷布收卷组件包括篷布收卷卷轴、卷筒和卷轴驱动电机;所述卷轴的一端设置为蜗杆结构,与车厢上配合设置的涡轮形成啮合;所述篷布收卷卷轴由支架横向设置在车厢箱体前端的立面上方;
所述软篷活动支架包括一“U”型短连杆和一“U”型长连杆;所述短连杆两端点铰接在长连杆两端的下部,而长连杆两端点与自动张合控制装置中的设置在车厢箱体左右两侧的扭力弹簧组件铰接;所述短连杆的横杆连接着卷筒中的篷布最前端;所述长连杆的横杆位于篷布的上方;
所述自动张合控制装置是由扭转弹簧组件、卷轴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组成;所述扭转弹簧组件包括扭转弹簧固定座和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固定座固定在车箱箱体左右两侧;所述卷轴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内,与车上的控制电路相连接。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还在于:
所述控制开关采用可控制驱动电机正反转的双掷开关。
所述卷轴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中串联有双闪灯和蜂鸣器。
所述卷筒中的篷布卷绕采用自卷轴内下向外上方向卷绕。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要收起软篷时,打开双向控制开关于“反转”位置,驱动电机旋转,带动卷轴、旋转,软篷布被卷起,带动长连杆向车前翻转、短连杆因篷布收卷被动向上运动,当软篷布完全收卷进卷筒中时,关闭双向控制开关,卷轴的一端与涡轮实现自锁,此时车箱全部敞开。要展开软篷时,打开双向控制开关于“正转”位置,驱动电机旋转,卷轴的一端驱动涡轮,实现减速,扭转弹簧驱动长连杆向后翻转,从卷筒中拉出软篷,短连杆下压软篷布,在长短连杆到达极点时车箱全部被覆盖,停止动作,关闭双向控制开关。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采用软篷覆盖,其质量轻,结构紧凑,并具有有一定弹性,对装载物的体积、形态的限制较宽松;不会增加车身的宽度和过多地增加载重量,提高了货车装载的效率。
2、本发明设计合理,封闭效果好,可有效地防尘、防雨,不会导致所载的散装物在行驶中泄露,有利于卫生清洁和环境保护。
3、本发明在卷轴的一端设置为蜗杆结构,与配合设置的涡轮形成啮合;使卷轴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实现减速和锁止,以减少冲击;由于在篷布展开的过程中,是靠扭转弹簧组件的弹力驱动长杆而拉开的,所以在驱动电机停止时如果没有锁止,篷布将被扭转弹簧组件再次拉开;涡轮蜗杆能有条件的自锁,即只能靠蜗杆驱动涡轮,而不能用涡轮驱动蜗杆。这样就能达到了我们既要减速又能锁止的要求。
4、本发明在卷轴驱动电机的控制电路中串联有双闪灯和蜂鸣器,这样本发明工作时双闪灯闪烁,蜂鸣器有提示音,即可提醒周围行人远离避免危险,也可在误操作双向控制开关造成本装置工作时,提醒操作者及时关闭。
5、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和安装简便,操作方便省力;可预先加工出成品再安装在货车的车箱上,且不属于车辆改装的范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软篷处于张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软篷处于收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软篷活动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部中扭力弹簧组件及软篷活动支架连接端处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车厢箱体、2卷筒、3卷轴、4篷布、5短连杆、51短连杆的横杆、6长连杆、61长连杆的横杆、7扭转弹簧、8扭转弹簧固定座、9车厢箱体前端立面。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装置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7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高压张拉千斤顶
- 下一篇:高分子材料连续刨削成型机及其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