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温控制的吸附式制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7257.6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5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昭宇;孙禹铭;吴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7/08 | 分类号: | F25B17/08;F25B41/04;F25B4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 控制 吸附 制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式制冷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恒温控制功能的吸附式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能源的需求更是随之增加,但在需考虑维持环境生态的前提下,如何研发出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绿色能源实在是目前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中,吸附式制冷技术又特别是能同时兼顾能源及环境保护的有效关键技术之一。吸附式制冷装置主要是由吸附床、蒸发冷凝器所组成,并且需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吸附床交替进行吸附及脱附作用,才可维持连续不断的空调能力。
然而,当吸附式制冷装置在不断进行制冷时,吸附式制冷装置所产生的冰水温度会不断下降,甚至有可能超过用户端的使用需求。因此,若是未特别针对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进行控制,将导致无法有效利用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制冷功效,甚至还会造成浪费的问题。
所以,如何有效控制吸附式制冷装置,并使得吸附式制冷装置能达到恒温控制,以贴近用户端的使用需求,实为目前需要克服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恒温控制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恒温控制的吸附式制冷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借由侦测外界温度或吸附式制冷装置所产出的冰水温度,并且当冰水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即暂停制冷,以解决无法稳定控制吸附式制冷装置产出的冰水温度的问题,进而达到恒温控制的功效,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恒温控制的吸附式制冷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借由侦测外界温度或冰水温度,并利用温度作为是否要继续制冷的控制标准,以使得吸附式制冷装置可以达到用户端所设定的温度需求,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恒温控制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包括:一第一真空腔,其设置有一第一吸附床、一第一冷凝器及一第一蒸发器,其中该第一吸附床具有一第一进水口及一第一出水口;一第二真空腔,其与该第一真空腔并列设置,并且该第二真空腔内设置有一第二吸附床、一第二冷凝器及一第二蒸发器,其中该第二吸附床具有一第二进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一第三真空腔,其顶部与该第一真空腔及该第二真空腔的底部接合,该第三真空腔内设置有一第三蒸发器,并且该第三蒸发器具有一冰水入口及一冰水出口;以及一水路结构,其包括多个管路及多个阀件,其中上述管路通过上述阀件彼此连接,并且该水路结构用以同时将一热水导入该第一吸附床及将一冷水导入该第二吸附床,或者同时将该冷水导入该第一吸附床及将该热水导入该第二吸附床;其中,当一外界温度或该冰水出口的一冰水温度低于一预设温度时,即暂停导入该冷水进入该第二吸附床或该第一吸附床。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恒温控制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进一步具有一温度感测器,其感测该冰水温度。
前述的恒温控制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中上述阀件包括:一第一阀件,其使一热水进口提供的该热水通入该第一进水口或该第二进水口;一第二阀件,其使该第一出水口或该第二出水口与一热水出口连通;一第三阀件,其与一冷水进口及一冷水出口连接;一第四阀件,其与该第三阀件连接,并使经由该第三阀件流出的该冷水通入该第一进水口或该第二进水口;以及一第五阀件,其使该第一出水口或该第二出水口与该冷水出口连通;其中该外界温度或该冰水温度低于该预设温度时,借由该第三阀件使该冷水进口提供的该冷水直接由该冷水出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72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