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污泥床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7832.2 | 申请日: | 201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2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峰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污泥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是污泥,污泥的不当处理就会造成二次污染。在污泥处理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原则下,污泥一般都要经过处理和处置,常用的方法有脱水、浓缩、消化、干化等处理方法,但是污泥经过该阶段处理后,含水率仍然很高,体积大,不利于后续的污泥处置方法。而从常识性逻辑的角度,只要有足够大的容器或设施能够存纳和消化污泥,就能够减少污泥对环境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设施占地面积太大。平流式沉淀池受到流速、池深、停留时间等因素影响,池体的深度不易大,因此制约了沉淀池的高度和容积。如果提高设施的高度,则泥与水的有效接触传质面积小,且影响基质交换,不利于有机物消化、管理和运行。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存纳和消化污泥,并且保证良好工作效率的设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具有多层污泥床的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一个矩形的污水、污泥处理装置,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其他适用的材料建造消化池,池体一端的池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进水口(管),可连接池外的输水、配水系统,对应另一端的池壁上设至少一个出水口(管),连接后续工艺,内部呈推流状态,池体采用敞开式结构或封闭式集气结构,敞开式的池体没有顶盖,不收集消化气,封闭式的池体上部有顶盖,顶盖上设有集气罩,集气罩上向外引消化气管。污水、污泥处理装置由至少一个单元空间的池体构成,内部液面以下悬空设置至少一层平流沉积池,沿水流方向,平流沉积池的两端分别与相应进出水的池壁或池体隔墙保持一定间距的配水空间,沉积池两端有向上翻起的端部挡墙,并与上面另一层沉积池的底板保持一定间距的过水空间;平流沉积池的底板向两侧与装置池体的池壁连接,沉积池底板由池壁一侧坡向对应另一侧池壁,或者由沉积池底板的中部坡向两侧的池壁,沉积池底板与池壁可直接相接,也可在相接部位的下方设置一道集泥槽,集泥槽的上部顶板处开设至少一个沉泥口;在平流沉积池的低位处的池壁安装并引出至少一道排泥管,排泥管采用金属管材或者增强塑料管材。为了管理和掌握设施工作情况,在池壁的不同位置设置至少一个取样口(管),平流沉积池内可以不设或者设置至少一道向上翻起的分隔挡墙;最下面一层的平流沉积池的底板与池体底板保持一定间距的沉积空间,在池体内底板不同位置设置至少一道排泥管,并通过池壁引出池体。
所述的池体采用封闭式集气结构是在池体的上部设置顶盖,顶盖采用水平的或者中间高并坡向池壁的形式,顶盖上设集气罩,集气罩上设消化气管把消化气引出池外。
所述的污水、污泥处理装置由至少一个单元空间的池体结构是指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串联或并联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单元串联时,之间由池体隔墙分隔,池体隔墙的中部至少有一个过水洞口。
本发明适用于污水、污泥的处理,通过设置多层沉积池,将一个处理装置变成多个具有平流沉淀池特点的沉积池,沉积的污泥形成污泥床,能够进行污泥的消化、浓缩,多层沉积池具有浅层沉降的功能,同时多层污泥床增大了与污水之间的消化传质面积,有利于后续消化降解工作,同时也增大了池体污泥存纳的有效容积。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采用多层沉积池的污泥床设计,增大了处理池中污泥存纳的有效容积,延长了污泥停留时间,有利于污泥的稳定化和减量化,降低了污泥处置负荷。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发明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2的B-B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串联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集气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C-C视图。
附图中,1、池壁;2、进水口(管);3、出水口(管);4、平流沉积池底板;5、沉积池端部挡墙;6、沉积池分隔挡墙;7、排泥管;8、取样口(管);9、池体底板;10、集泥槽;11、集泥槽沉泥口;12、池体隔墙;13、过水洞口;14、池体顶盖;15、集气罩;16、消化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峰,未经赵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7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对食物进行保温、分份及分配的设备
- 下一篇:印花纸打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