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击预警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7910.9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3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高新区禾云设备设计事务所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击 预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具体的涉及一种雷击预警器。
背景技术
雷击预警一直是个难题,有效的方法目前几乎没有。
实际上将要发生雷击的地点在发生前雷击前的数秒至数十秒内是有预兆的,即在即将发生雷击前的放电通道上其空气中的电场强度将会发生异常。
这种电场强度的异常变化即可作为将要发生雷击的预警。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预警的雷击预警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雷击预警器,包括一密闭的玻璃管,所述密闭的玻璃管的腔体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密闭的玻璃管的管壁上有一圈感应电极,所述密闭的玻璃管内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一端与所述惰性气体接触,另一端引出所述密闭的玻璃管外。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密闭的玻璃管的同一端。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密闭的玻璃管的两端。当所述感应电极感应到空气中高的电场强度的时候,引发惰性气体电离,使电极间阻抗下降,阻抗的变化即可反应电场强度的变化,当电场达到一定强度时即可作出雷电预警。
通过上述技术的应用,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雷击预警器设置在建筑物上时,当出现雷击预警时,可用于报警和切断电源。
2、野外作业人员携带本发明的雷击预警器时,可提示作业人员预防雷击。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雷击预警器的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雷击预警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A-A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密闭玻璃管,2、惰性气体,3、感应电极,4、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实施过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雷击预警器,包括一密闭的玻璃管1,所述密闭的玻璃管1的腔体内填充有惰性气体2,所述密闭的玻璃管1的管壁上有一圈感应电极3,所述密闭的玻璃管1内设置有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所述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的一端与所述惰性气体2接触,另一端引出所述密闭的玻璃管1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4与所述第二电极5设置在所述密闭的玻璃管1的同一端。
实施例2:
参见图3、图4所示,一种雷击预警器,包括一密闭的玻璃管1,所述密闭的玻璃管1的腔体内填充有惰性气体2,所述密闭的玻璃管1的管壁上有一圈感应电极3,所述密闭的玻璃管1内设置有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所述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的一端与所述惰性气体2接触,另一端引出所述密闭的玻璃管1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4与所述第二电极5分别设置在所述密闭的玻璃管1的两端。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高新区禾云设备设计事务所,未经苏州高新区禾云设备设计事务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79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屋的电机检测电路
- 下一篇:用于探针卡组件的探针头控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