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塔脲甲醛缓释复合肥造粒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8055.3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3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余章成;王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章成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董联生 |
地址: | 44800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塔脲 甲醛 复合 肥造粒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肥料加工工艺领域。具体涉及高塔复合肥造粒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高塔复合肥造粒工艺包括制浆和造粒,所述制浆为三步串联连续逐步降温制浆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尿素熔融:在熔解槽中加入助熔剂和固体尿素,在120-130℃的温度下将固体尿素熔融;
B、钾混合:将熔融的尿素流入第一反应槽中,然后将氯化钾、氯化铵、填料加入第一反应槽内,在110-120℃的温度下与熔融尿素混合;
C、磷混合:将第一反应槽内混合的物料流入第二反应槽内,再将加入磷酸一铵加入第二反应槽内,在110℃的温度下与第一反应槽内的混合物料混合,得到混合熔融料浆;
D、高塔造粒成型;将混合熔融料浆通过高塔的双速旋转造粒喷头喷洒进入造粒塔内完成造粒;再将造粒成型后的颗粒经冷却、过粗筛、过细筛、包膜,最后包装为成品。其中过筛后的粒型过大或过小的不合格颗粒可作为返料返回至第一反应槽内再加工。
上述工艺不足之处在于生产的复合肥使用时挥发较快,氮肥利用率不够高;较易结块;返料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公知的高塔复合肥造粒工艺上述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高塔脲甲醛缓释复合肥造粒工艺。
本发明的高塔脲甲醛缓释复合肥造粒工艺,其工艺步骤为:
A、尿素熔融:在熔解槽中加入助熔剂和固体尿素,在120-130℃的温度下将固体尿素熔融;
B、钾混合:将熔融的尿素流入第一反应槽中,然后将氯化钾、氯化铵、填料加入第一反应槽内,在110-120℃的温度下与熔融尿素混合;
C、磷混合:将第一反应槽内混合的物料流入第二反应槽内,再将加入磷酸一铵加入第二反应槽内,在100-110℃的温度下与第一反应槽内的混合物料混合,得到混合熔融料浆;
D、甲醛混合:将甲醛与烧碱在常温下混合,得到甲醛混合液;将甲醛混合液与含有尿素混合熔融料浆流入接料器内,在80-100℃的温度下内混合,形成脲甲醛混合液;
E、高塔造粒成型;将脲甲醛混合液通过高塔的双速旋转造粒喷头喷洒进入造粒塔内完成造粒;再将造粒成型后的颗粒经冷却、过粗筛、过细筛、包膜,最后包装为成品。其中过筛后的粒型过大或过小的不合格颗粒可作为返料返回至第一反应槽内再加工。
本发明的优点是:1、本工艺生产的复合肥含有脲甲醛,将其溶入水中后成为丝网糊状,它可吸附在土壤里,不易挥发或流失,可提高肥料利用率5-20%,完全符合脲甲醛缓释肥的特征,起到驻氮作用。2、本工艺生产的复合肥颗粒密度较高,产品不易结块,还可减少设备的粘连结疤,成型率高,返料少。3、生产可不受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全天候生产。4、造粒均匀,外形美观。
具体实施方式
A、尿素熔融:在熔解槽中加入固体尿素400kg,在120-130℃的温度下将固体尿素熔融;
B、钾混合:将熔融的尿素流入第一反应槽中,然后将氯化钾200kg、氯化铵150kg、填料25kg(可不加)加入第一反应槽内,在110-120℃的温度下与熔融尿素混合;
C、磷混合:将第一反应槽内混合的物料流入第二反应槽内,再将加入磷酸一铵200kg加入第二反应槽内,在110℃的温度下与第一反应槽内的混合物料混合,得到混合熔融料浆;
D、甲醛混合:将甲醛24-60kg与烧碱0.1-0.4kg在常温下混合,得到甲醛混合液;将甲醛混合液通过流量控制器喷入接料器(桶状容器)内,混合熔融料浆也通过流量控制器流入接料器内,甲醛混合液与混合熔融料浆在80-100℃的温度下在接料器内混合反应,形成脲甲醛混合液;
E、高塔造粒成型;将脲甲醛混合液通过高塔的双速旋转造粒喷头喷洒进入造粒塔内完成造粒,在造粒过程中同时继续完成甲醛与尿素的混合反应;最后再将造粒成型后的颗粒经冷却、过粗筛、过细筛、包膜,最后包装为成品,其中过筛后的粒型过大或过小的不合格颗粒可作为返料返回至第一反应槽内再加工。
大量实验证明:甲醛混合液的加入只能在磷混合工艺后加入,在尿素熔融工艺后或钾混合工艺后加入都不可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章成,未经余章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8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