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量浆液密度和酸碱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8265.2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2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蓓;赵清华;陈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32 | 分类号: | G01N9/32;G01N9/3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浆液 密度 酸碱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脱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脱硫吸收塔中石膏浆液的密度和酸碱度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环保脱硫行业中,为了监测石膏浆液的脱硫情况,通常要用密度计和酸碱度计对石膏浆液的密度和PH值进行实时监控。目前,国内用于测量脱硫系统中的石膏浆液的密度和PH值的方法是:将密度计和酸碱度计均设置在石膏浆液排出泵所在母管的垂直分支管上。
然而,一方面,由于石膏浆液排出泵的影响,石膏浆液在母管和垂直分支管中的流速不稳定,从而导致石膏浆液的流速较难稳定控制。而,由于石膏浆液的流速不能稳定控制且石膏浆液具有磨蚀性和易堵塞性,石膏浆液在流动的过程中对密度计和酸碱度计的磨损很大,且如果为了减少磨损降低流速又使密度计很容易堵塞,从而缩短了密度计和酸碱度计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管道内的管压较大且石膏浆液在管道内是高速流动的,因而很难通过人工调节使得石膏浆液的流速稳定控制在要求范围内,这样,就增加了对现场设备维护的工作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测量浆液的密度和酸碱度的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浆液密度和酸碱度的装置,能延长密度计和酸碱度计的使用寿命,减少现场设备维护的工作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浆液密度和酸碱度的装置,用于对吸收塔内的浆液进行密度和酸碱的测量。所述测量浆液密度和酸碱度的装置包括对空取样管组件、密度计、第一酸碱度计及第二酸碱度计,所述对空取样管组件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第四支管以及第五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向上倾斜且所述第一支管的下端与所述吸收塔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酸碱度计从所述第一支管的上端接入所述第一支管中,所述第二支管呈水平的与所述第一支管连通,所述第二支管的自由端接入外界冲洗水管,所述第三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管连通,所述第三支管的上端与所述密度计的下端连通,所述密度计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管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酸碱度计从所述第四支管的上端接入所述第四支管中,所述第五支管呈垂直的与所述第四支管连通,所述第三支管、所述第四支管及所述密度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且与所述吸收塔的塔壁平行。
较佳地,所述测量浆液密度和酸碱度的装置还包括衬胶蝶阀,所述衬胶蝶阀安装于位于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吸收塔之间的所述第一支管上,这样可快速将对空取样组件隔离,以便检修维护。
较佳地,所述密度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管的上端之间安装有第一大小转换接头,所述密度计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管的下端之间安装有第二大小转换接头,这样,在密度计选型时可降低一级内衬通径尺寸,可大大降低采购成本。
较佳地,所述密度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大小转换接头之间安装有第一隔离球阀,所述密度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大小转换接头之间安装有第二隔离球阀,以便于调整进浆流量。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吸收塔的所述塔壁的夹角为45度。
较佳地,所述密度计与所述第三支管的连接处距所述吸收塔的所述塔底约2.5米,以保证利用吸收塔自身液位产生的适当压力满足使浆液从对空取样组件中自动流出的要求。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管的下端距所述吸收塔的塔底1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吸收塔的液位自身产生的压力使石膏浆液的流速均匀稳定且对空取样管线与大气直通,管道内压力较小,从而使得流过对空取样管线和密度计的石膏浆液的流速稳定,因而减小了石膏浆液对密度计和酸碱度计的磨损,使石膏浆液能顺畅的流过密度计而不堵塞密度计,进而延长了密度计和酸碱度计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石膏浆液的流速是由吸收塔的液位自身产生的压力来控制的,因而,可大大减少人工去现场维护设备的运行。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测量浆液密度和酸碱度的装置安装在吸收塔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测量浆液密度和酸碱度的装置在第一种工作方式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测量浆液密度和酸碱度的装置在第二种工作方式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8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