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小异源二聚体伙伴在血脂调控中的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8503.X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1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培;张祝琴;习杨;杨瑞锋;陈厚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8/00 | 分类号: | A61K48/00;A61K38/17;A61K31/7088;A61P3/06;A61P1/16;A61P3/10;A61P9/10;A61P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1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小 二聚体 伙伴 血脂 调控 中的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血脂疾病的治疗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通过调节脂代谢中重要的调节因子脂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从而治疗高血脂疾病。
背景技术
ACAT全称为脂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coA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催化的是酯化反应,即在胆固醇的羟基加上脂酰基,生成胆固醇酯。胆固醇是一极性脂分子,而胆固醇酯是一高度的非极性分子。所以ACAT催化的反应大大增加了胆固醇的疏水性,疏水性强的胆固醇酯可以借助疏水性相互作用,彼此堆积在一起,极大地增加了胆固醇酯的堆积密度。
ACAT催化的反应有其重要的意义:第一,生成的胆固醇酯也可以组装到脂滴的中央,储存在细胞内,这种方式被认为是减少过高的游离胆固醇对细胞的毒性作用(Kusunoki et al.,2001)。第二,在肝中,胆固醇酯还可以在ApoB的装配下,和甘油三酯被堆积到在一起,并且形成颗粒核心,与颗粒表面的游离胆固醇和磷脂一起组装成球形的VLDL颗粒。第三,在肠中,ACAT对胆固醇的酯化作用有助于对胆固醇的吸收(Buhman et al.,2000;Temel,Gebre,Parks,& Rudel,2003)。小肠中摄入的胆固醇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以非酯化的形式被吸收,吸收之后,有80%的游离胆固醇被酯化成胆固醇酯,再以乳糜微粒的形式分泌入淋巴液或血液中,参与全身的循环。虽然胆固醇吸收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主要认为是一被动扩散过程,小肠细胞中的ACAT将胆固醇酯化而维持低浓度的游离胆固醇,以利于肠腔中的胆固醇扩散入细胞。
ACAT1在几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都有表达,ACAT2则只在肝脏和小肠细胞中表达。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ACAT2是一个很有潜力和优势的治疗靶点(Leon,Hill,& Wasan,2005;Rudel,Lee,& Parini,2005)。
在细胞水平,有多项研究显示ACAT2与ApoB的分泌密切相关。在大鼠细胞系McA-RH7777中过表达人的ACAT1和ACAT2,会引起胆固醇酯的合成,细胞内聚集和胆固醇酯的分泌,ApoB的降解降低,而在VLDL中的分泌增加。ACAT2的表达比ACAT1的表达对VLDL的组装和分泌促进作用更明显(Liang et al.,2004)。在稳定转染了MTP和ApoB的COS细胞系中,ACAT2的过表达导致ACAT活性3倍的增加和胆固醇酯水平的4倍的增加。经过胆固醇-环糊精(cholesterol-cyclodextrin)处理后,ACAT2转染组胆固醇酯的分泌增加27倍,而对照组只有7倍增加;ACAT2转染组胆固醇酯在VLDL颗粒中的百分比从16%增加到54%,而对照组从3%增加到33%。此外,ACAT2转染组细胞较对照组分泌的ApoB多3倍(Temel,Hou,Rudel,& Shelness,2007)。这些结果表明ACAT2的表达影响到胆固醇酯的含量,进而影响到含ApoB的颗粒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
在动物水平,ACAT2缺乏的小鼠在肝脏和肠中几乎缺失胆固醇酯化的活性,当喂给Peigen饮食(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胆酸)时,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更加明显。ACAT2缺乏的小鼠不发生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结石程度降低,肠中的胆固醇吸收减少(Buhman et al.,2000)。ACAT2-/-的小鼠与ApoE-/-小鼠杂交后,血浆中胆固醇酯降低70%。当给27周的正常饮食后,ACAT2-/-ApoE-/-雌性小鼠较对照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很大程度降低,血浆中含ApoB的脂蛋白颗粒中主要有甘油三酯而不是胆固醇酯组成(Willner et al.,2003),说明胆固醇酯比甘油三酯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更大。Thomas A.Bell III用反义寡核苷酸的方式干扰ACAT2的表达,发现ACAT2被降低之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增加,LDL中的胆固醇酯的主要的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从饱和与单饱和脂肪酸变成了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外,ACAT2的降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饮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和胆固醇酯的沉积(Bell et al.,2006)。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猴子中的研究中发现在血浆中胆固醇酯含量丰富的个体易发动脉粥样硬化(Tall,Small,Atkinson,& Rudel,1978)。灵长类种属比对显示对致动脉粥样硬化饮食高反应性的猕猴比低反应性的非洲绿猴含有更高的ACAT2的蛋白含量和活性(Rudel,Davis,Sawyer,Shah,& Wallace,2002),提示ACAT2和动脉粥样硬化间的相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85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