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清视频检测条件下的交叉口机动车信号优化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8609.X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6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隋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隋亚刚 |
主分类号: | G08G1/08 | 分类号: | G08G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 检测 条件下 交叉口 机动车 信号 优化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信号控制领域、高清视频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基本处于饱和状态,道路拥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环境污染、城市运转效率低下、交通事故等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利用感应线圈作为车辆检测器,来采集交通流量、占有率、平均速度数据实施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但感应线圈普遍存在易破损、维护成本高、测量数据有限等不足。另一方面,传统的单交叉口信号周期优化以Webster模型为基础,由于Webster模型以统计平衡为理论基础的,当交叉口饱和度变化较大、特别是饱和度大于0.8时该模型容易导致交叉口信号控制的稳定性较差、不能有效缓解交叉口的拥堵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清视频检测条件下的交叉口机动车信号优化控制方法,提出了新的交叉口机动车信号优化指标,并采用高清视频摄像机采集动态交通信息,利用高清视频虚拟线圈进行交通流检测,除能够获取流量和平均速度外,可通过灵活设置虚拟线圈位置提高交通控制能力,尤其对于车头时距的精确检测远远高于传统的感应线圈。
本发明所述的交叉口机动车信号优化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检测交通流参数,包括:检测车流量,即实际通过的车辆数;平均速度,以绿灯亮起后实际通过停车线的第五辆车为头车,计算至红灯亮起时后续通过车辆的速度平均为平均速度;车头时距,根据车辆实际通过停止线的时间差计算车头时距。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1)交通流量检测:车辆通过虚拟检测线圈的次数;
2)平均速度检测:以绿灯亮起后实际通过停车线的第五辆车为头车,计算至红灯亮起时后续通过车辆的地点速度平均为平均速度;其中,车辆的地点速度为虚拟线圈长度L/车辆通过虚拟线圈前后边沿的时间差Δt;
3)车头时距检测:车辆实际到达同一条停止线的时间差;
2.每隔15分钟,交叉口交通信号按如下流程进行优化控制:
1)根据交通流情况确定阶段相位;确定阶段相序,确保各阶段转换时无冲突;
相位和阶段的确定规则:交通冲突简单的选二相位混向放行;交通冲突复杂的选用多相位分向放行信号控制;各方向上流量不均衡的选用轮放信号控制;相邻路口尽可能选择同样的放行方式;
2)计算各相位的饱和流量S:
S=(S0-138dn)/(1+1.52f/r),其中S0=3000-42dG+100(w-3.25)
dn为车道系数,里侧车道为0.8,外侧车道为0.9;dG为坡度;r为转弯半径,转弯弧线为连接转弯出口线中点和转弯入口线中点、并以车道中线为两端切线的弧线;w为车道宽度;f为车辆转弯比例;
3)计算最小绿灯间隔时间Ti、黄灯时间Ai和各阶段起动停车损失时间tm,如下:
(1)确定各阶段机动车最小绿灯间隔时间Ti(第i阶段),计算i为冲突点,xio为由当前相位流向中心线到冲突点的距离,xie为冲突交通流中心线到冲突点的距离,v为视频检测器测到的交叉口平均通行速度,
(2)确定各阶段黄灯时间Ai,取2~3秒;
(3)确定各阶段的起动停车损失时间tm,根据实测的前五辆车的车头时距进行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隋亚刚,未经隋亚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86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