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听诊器式耳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8884.1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7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胤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胤兵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M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33 北京市房山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听诊器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听诊器式耳机,此装置在一端吸附到手机的听筒部位、另一端塞入使用者耳廓后,可以协助使用者使用手机正常通话。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使用手机进行通话联络越来越多。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使用手机通话时,都是把手机听筒紧贴头部、靠近耳朵,以便听得清楚。此时,手机产生的辐射常会让使用者头部感到疼痛。另一方面,手机的机身也会紧贴脸部,这使得脸部的油污、汗水可能会造成手机损坏。一般手机都会配备耳机,然而使用耳机通话也存在诸多不便,例如耳机接口不通用、耳机线容易缠绕,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使用手机通话造成使用者头部疼痛和手机损坏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听诊器式耳机,可以用于不同品牌型号的手机,使得手机在正常通话时可以与使用者的头部或脸部保持一定距离。
为完成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提供听诊器式耳机,其特征在于,一种耳机,主体为长约15到20厘米的空心管状,一端为圆形或椭圆形喇叭口状的拾音部位,另一端为中空的耳塞部位;当其拾音部位的开口正对手机听筒,紧贴在手机表面,听筒发出的声波可以经由空心管道中的空气传导,到达耳塞部位一端。
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其特征在于,听诊器式耳机的拾音部位,其部分边缘突出延长为环形,并具有一定弹性,可以套在手机上,利用弹性力使得喇叭口状的开口压紧在手机听筒部位。
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其特征在于,听诊器式耳机的拾音部位边缘的一圈,嵌入细小的铁环,可以与听筒中常见的磁铁吸合,利用吸合力使得喇叭口状的开口压紧在手机听筒部位。
本发明所述听诊器式耳机,可以由塑料或者橡胶制成,其拾音部位的喇叭口状开口,具有良好的拾音效果,并且便于使用者以单手在握持手机的同时把耳机压合在手机表面听筒位置。外表面可以印制各种图案、文字、商标等等。
本发明所述听诊器式耳机,使用时将拾音部位的开口正对手机听筒,紧贴在手机表面,耳塞放入耳廓内,手机话筒靠近使用者口部,即可实现正常通话,同时手机不与使用者头部接触。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使用者恰当使用的前提下,能有效防止因手机紧贴使用者头部而造成的对使用者的潜在危害,也可以有效避免脸部油污、汗水造成手机损伤。听诊器式耳机的表面印制的图案、文字、商标可以起到美观、个性化、扩大宣传的作用。本发明所述听诊器式耳机,其结构简单,容易使用,并且对各种品牌型号的手机都适用。不使用时,可以作为手机挂件,用细绳连接在手机机身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听诊器式耳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听诊器式耳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1:听诊器式耳机的耳塞部位 2:听诊器式耳机的主体部位
3:听诊器式耳机的拾音部位 4:手机听筒 5:手机话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的听诊器式耳机的第一种方案,使用者把耳塞部位1塞入耳廓,把拾音部位3紧贴在手机听筒4位置并用手指压紧,手机话筒5部位靠近口部,手机整体不与头部接触。此时,使用者可以正常使用手机进行通话。
本发明所述的听诊器式耳机的第二种方案和第三种方案,与第一种方案类似,区别仅在于分别利用弹性力和磁铁吸合力使得拾音部位3压紧在手机听筒4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胤兵,未经刘胤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8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