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秸秆调质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9149.2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7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董欣;李文哲;王德福;李紫辉;刘立意;张影微;张鸿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82/00 | 分类号: | A01D8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秸秆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农副产品加工设备,主要涉及一种农作物秸秆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每年产量高达7亿吨,其中玉米秸秆产量近2亿吨。在玉米果穗收获期,其秸秆的含水率较高,且秸秆挺实,不利于运输和贮存。为解决前述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均要求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以便于玉米秸秆打捆、运输及后期收获处理作业。但目前的玉米秸秆预处理设备只能适应玉米秸秆切段后的一次性压扁作业,不仅作业程序多、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低、能耗大,尤其不能适应和满足整株大宗作物如玉米秸秆的连续压扁、破节作业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卧式秸秆调质处理装置,达到减少作业程序、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作业质量、尤其能适应和满足整株大宗作物秸秆连续压扁、破节作业需要、方便秸秆打捆、运输和贮存、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机架上部从前至后依次配置前支架和后支架;前支架固定在机架上,后支架可前后调节移动地安装在机架上;在前支架上定位安装下压扁辊,上压扁辊可上下浮动地配置在前支架内侧,且位于下压扁辊上方,上压扁辊的轴线与下压扁辊的轴线平行;在后支架上从上至下轴线平行的配置上揉搓压扁辊和下揉搓压扁辊,其中上揉搓压扁辊可上下浮动地配置在后支架内侧,下揉搓压扁辊定位安装在后支架上;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上端部上分别安装固定横梁,浮动横梁配置在固定横梁下方,连接导柱上侧部可上下浮动地插配在固定横梁上,连接导柱下侧部与浮动横梁连接,在固定横梁上位于连接导柱两侧部位处可上下移动地对应配装弹簧导柱和定位导柱,弹簧导柱和定位导柱的下端与浮动横梁连接,压力弹簧套装在弹簧导柱上,压力弹簧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固定横梁和浮动横梁接触配合,前支架上的浮动横梁两侧部位与上压扁辊上的轴承座连接,后支架上的浮动横梁两侧部位与上揉搓压扁辊上的轴承座连接;后支架移动操纵总成安装在机架后侧部位上,且与后支架连接;在后支架下端部位上吊挂安装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第一链条套装在第二电机的主动链轮和上揉搓压扁辊的从动链轮上,将其连接;第二链条套装在第三电机电机轴链轮与下揉搓压扁辊链轮上将其连接;在机架侧部配置底座,第一电机固装在底座上,上万向联轴器的外侧部可转动地插配在底座上,其里侧部与上压扁辊连接;下万向联轴器的外侧部可转动地插配在底座上,且与第一电机电机轴连接,下万向联轴器里侧部与下压扁辊连接;在上万向联轴器外侧部位上固装从动齿轮,在第一电机电机轴部位上固装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至此构成卧式秸秆调质处理装置。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1)二对辊、浮动压下装置和传动系统相配合实现对大宗作物秸秆压扁、折弯、裂皮、破节等调质处理过程的连续作业;(2)首次将二次压扁、揉搓调质工艺用于大宗作物秸秆的调质处理,揉搓辊采用差速运转;(3)装置可适应和满足收获期大宗作物秸秆的整株连续调质处理,尤其是玉米秸秆调质处理;(4)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破节率达9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卧式秸秆调质处理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左向视图。
图中件号说明:
1、机架、2、前支架、3、下压扁辊、4、上压扁辊、5、固定横梁、6、定位导柱、7、弹簧导柱、8、压力弹簧、9、后支架、10、上揉搓压扁辊、11、从动链轮、12、张紧轮、13、后支架移动操纵总成、14、第一链条、15、第二电机、16、主动链轮、17、下揉搓压扁辊、18、底座、19、第一电机、20、主动齿轮、21、从动齿轮、22、上万向联轴器、23、下万向联轴器、24、轴承座、25、浮动横梁、26、连接导柱、27、第三电机、28、第二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91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