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加氢精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9385.4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1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峰;李明丰;褚阳;刘锋;夏国富;王奎;聂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19 | 分类号: | B01J27/19;B01J27/188;C10G4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以及 加氢精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加氢精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以及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迫使炼油界更加注重开发清洁燃料的生产技术,如何经济合理的生产超低硫油品已经成为炼油界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之一。而开发具有更高活性和选择性的新型加氢催化剂则是生产清洁油品最为经济的方法之一。
中国专利CN1210378C公开了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杂多酸盐为活性组分的前身物,以氧化铝为载体,制备过程包括在常温下进行喷淋浸渍或等体积浸渍氧化铝,在60-120℃下干燥2-48小时,300-800℃下焙烧2-48小时;其中,所述杂多酸盐可用下列通式来表示:Ni2/3-xCoxPMo12-yWyO40,式中,0≤x≤3/2,0≤y≤12。以焙烧后的催化剂为基准,杂多酸盐在氧化铝载体上的负载量为15-40重量%。由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适合于汽油和柴油的加氢精制、加氢预处理以及芳烃的加氢饱和过程。根据该发明专利说明书的记载,由该方法可采用一次共浸渍法制备活性组分负载量较高的加氢催化剂。
但是,由中国专利CN1210378C公开的方法制备的加氢催化剂的活性仍有很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改进现有的以杂多酸盐为前身物制备的具有加氢作用的催化剂活性仍然偏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显著提高的加氢活性的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加氢精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包括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杂多酸盐和第一化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化合物为以第VIII族金属为阳离子的非金属含氧酸盐和/或以第VIII族金属为阳离子的无氧酸盐;所述杂多酸盐的配原子为第VIB族金属,所述杂多酸盐的反荷离子为氢离子和第二金属的离子,或者为第二金属的离子;所述第二金属为选自第IB族金属、第IIB族金属、第IIA族金属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选自第IB族金属、第IIB族金属、第IIA族金属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第VIII族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加氢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第一溶液浸渍载体,脱除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第一溶剂,并在脱除第一溶剂后的载体上负载第一化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化合物为以第VIII族金属为阳离子的非金属含氧酸盐和/或以第VIII族金属为阳离子的无氧酸盐,所述第一溶液含有杂多酸以及第二化合物,所述杂多酸的配原子为第VIB族金属,所述第二化合物为以第二金属为阳离子的非金属含氧酸盐和/或以第二金属为阳离子的无氧酸盐,所述第二金属为第IB族金属、第IIB族金属、第IIA族金属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第IB族金属、第IIB族金属、第IIA族金属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第VIII族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加氢催化剂在石油馏分油或煤液化馏分油的加氢精制中的应用。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石油馏分油或煤液化馏分油的加氢精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加氢精制条件下,将石油馏分油或煤液化馏分油与催化剂接触,其中,所述催化剂为本发明提供的加氢催化剂。
根据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脱硫活性。
具体地,以含0.49重量%的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的正癸烷溶液为原料,对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加氢作用的催化剂和根据中国专利CN1210378C的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进行对比评价,以根据中国专利CN1210378C的催化剂的活性为100,则根据本发明的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可达108。
附图说明
图1红外光谱图,其中,曲线A为将硅钨酸与硝酸锌以1∶1.5的摩尔比混合后在350℃下焙烧3小时而得到的产物的红外光谱谱图,曲线B为硅钨酸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包括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杂多酸盐和第一化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化合物为以第VIII族金属为阳离子的非金属含氧酸盐和/或以第VIII族金属为阳离子的无氧酸盐;所述杂多酸盐的配原子为第VIB族金属,所述杂多酸盐的反荷离子为氢离子和第二金属的离子,或者为第二金属的离子;所述第二金属为选自第IB族金属、第IIB族金属、第IIA族金属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选自第IB族金属、第IIB族金属、第IIA族金属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第VIII族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93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