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加氢精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9398.1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1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丰;李会峰;褚阳;刘锋;高晓冬;夏国富;聂红;石亚华;李大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19 | 分类号: | B01J27/19;B01J27/188;C10G4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氢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以及 加氢精制 | ||
1.一种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第VIB族金属和第VIII族金属,其特征在于,第VIB族金属以杂多配合物和同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至少部分第VIII族金属以非金属含氧酸盐和/或无氧酸盐的形式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中,以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第VIB族金属的含量为9-30重量%,第VIII族金属的含量为0.5-8重量%,所述载体的含量为62-90.5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其中,以氧化物计,以所述杂多配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第VIB族金属与以所述同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第VIB族金属的重量比为0.1-99∶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催化剂,其中,以氧化物计,以所述杂多配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第VIB族金属与以所述同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第VIB族金属的重量比为1.5-97.2∶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其中,以第VIII族金属的总量为基准,以非金属含氧酸盐和/或无氧酸盐的形式存在的第VIII族金属的含量为1-100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中,所述第VIB族金属为钼和/或钨,所述杂多配合物为以钼和/或钨为配原子的杂多酸或杂多酸盐,所述同多化合物为以钼和/或钨为中心原子的同多酸和/或同多酸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催化剂,其中,所述杂多配合物为磷钨酸、硅钨酸、磷钼酸、硅钼酸、磷钼钨酸、硅钼钨酸、磷钨酸镍、磷钨酸钴、硅钨酸镍、硅钨酸钴、磷钼酸镍、磷钼酸钴、磷钼钨酸镍、磷钼钨酸钴、硅钼酸镍、硅钼酸钴、硅钼钨酸镍和硅钼钨酸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同多化合物为钨酸、钼酸、偏钨酸、乙基偏钨酸、仲钼酸、钼酸铵、仲钼酸铵、偏钨酸铵和乙基偏钨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中,所述第VIII族金属为镍和/或钴,所述非金属含氧酸盐为以镍和/或钴为阳离子的非金属含氧酸盐,所述无氧酸盐为以镍和/或钴为阳离子的无氧酸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催化剂,其中,所述非金属含氧酸盐为硝酸镍、硫酸镍、醋酸镍、碱式碳酸镍、硝酸钴、硫酸钴、醋酸钴和碱式碳酸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氧酸盐为氯化镍和/或氯化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其中,所述载体为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锆、氧化钍、氧化铍、粘土和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中,该催化剂还含有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有机酸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催化剂,其中,所述有机酸铵与第VIII族金属的摩尔比为0.1-2∶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催化剂,其中,所述有机酸铵与第VIII族金属的摩尔比为0.3-1.8∶1。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其中,所述有机酸铵为柠檬酸铵、草酸铵、酒石酸铵、氨基三乙酸铵、苹果酸铵和乙二胺四乙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15.一种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所述载体上负载第VIB族金属和第VIII族金属,其特征在于,第VIB族金属以杂多配合物和同多化合物的形式被负载在所述载体上,至少部分第VIII族金属以非金属含氧酸盐和/或无氧酸盐的形式被负载在所述载体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以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所述杂多配合物、同多化合物以及非金属含氧酸盐和/或无氧酸盐在所述载体上的负载量使得第VIB族金属的含量为9-30重量%,第VIII族金属的含量为0.5-8重量%,所述载体的含量为62-90.5重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氧化物计,所述杂多配合物和同多化合物在所述载体上的负载量使得以所述杂多配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第VIB族金属与以所述同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第VIB族金属的重量比为0.1-99∶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939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