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级克劳斯加SCOT尾气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9504.6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1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袁俊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俊海 |
主分类号: | B01D53/48 | 分类号: | B01D53/48;B01D53/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级 克劳斯 scot 尾气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级克劳斯加SCOT尾气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Claus制硫技术经过10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成熟的含硫(H2S)酸气处理工艺。由于受到化学反应平衡的限制,三级Claus硫收率最高只有97%。为此,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开发了若干尾气处理工艺,以进一步提高硫收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艺设计、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装置已向大型化、自动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如加拿大等国家许多装置单套能力均达1000t/d以上。这一趋势从总体上有利于节约投资、降低消耗,有助于减少工厂故障率,提高装置的整体运行性能和安全可靠性。
自1965年在东溪建成我国第一套处理能力为15×104m3/d天的醇胺法脱硫装置,天然气净化经过4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颇具规模。以克劳斯法为基础的硫磺回收装置是处理天然气脱硫后酸气的主要处理方式,天然气经净化后达标输送,脱出的酸气进入硫磺回收装置,将酸气中的H2S转化为硫磺回收后再对尾气作进一步处理,处理后的废气经灼烧排入大气。目前硫磺回收工艺有常规克劳斯工艺、SCOT尾气处理工艺、MCRC工艺、Superclaus工艺、Clinsulf-SDP工艺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硫磺回收工艺体系。
重庆天然气净化厂垫江分厂硫磺回收装置始建于1973年,原设计为直流法Claus工艺,1986年改为分流法。2001年引进Linde公司技术,新建了一套硫磺回收装置。该装置设计硫收率为99.2%,日产硫磺16t,于2002年11月建成投产, 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套、中国第一套采用等温亚露点工艺的硫磺回收装置。2002年11月装置经考核,验收合格。Clinsulf-SDP硫磺回收装置由热转化段和催化转化段两部分组成,热转化段部分采用AMOCO公司改良的Claus专利技术,催化转化部分采用的是Linde的亚露点技术。Clinsulf-SDP是对常规克劳斯硫磺回收技术进行改进的一种亚露点工艺,其基本思想是直接从反应器的催化床层而不是在下游的硫冷器中取走Claus反应热,因而可以使整个床层保持反应温度不变,有利于Claus反应的进行。
60年代我国开始系统的组织国内早期的一乙醇胺法和砜胺法处理天然气中硫化氢的研究,组织建立了国内第一套带有克劳斯硫磺回收的胺法装置,在此基础上,先后建了近10套硫磺回收装置;70年代初期相继开始了对硫磺回收工艺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单元设备、催化剂、H2S/SO2在线分析仪、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流程简单、硫磺回收率高、处理效率高、处理量大、降低处理成本的二级克劳斯加SCOT尾气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二级克劳斯加SCOT尾气处理工艺,包括还原处理流程和吸收处理流程。
所述还原处理流程:将尾气中所有的含硫化合物和元素硫还原为硫化氢。
所述吸收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冷凝除去过程气中的水;
(b)然后脱除过程气中的硫化氢;
(c)最后将再生后的酸气送回克劳斯装置。
所述步骤(b)中,使用胺脱除过程气中的硫化氢。
所述步骤(b)中,将富胺液再生后循环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流程简单、硫磺回收率高、处理效率高、处理量大、降低处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本发明涉及的二级克劳斯加SCOT尾气处理工艺,包括还原处理流程和吸收处理流程。
所述还原处理流程:将尾气中所有的含硫化合物和元素硫还原为硫化氢。
所述吸收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冷凝除去过程气中的水;
(b)然后脱除过程气中的硫化氢;
(c)最后将再生后的酸气送回克劳斯装置。
所述步骤(b)中,使用胺脱除过程气中的硫化氢。
所述步骤(b)中,将富胺液再生后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俊海,未经袁俊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95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处理装置和热处理方法
- 下一篇:基材蚀刻系统与制程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