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测式智能直流系统绝缘及状态诊断仪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9668.9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4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兰海涛;汪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晶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兵 |
地址: | 200090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测式 智能 直流 系统 绝缘 状态 诊断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测式智能直流系统绝缘及状态诊断仪。
背景技术
变电站内的继电保护、控制都采用110V(或220V)直流供电,即变电站的直流供电系统控制着整个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运行,因此,变电站的直流供电系统状态是否安全直接影响到变电站运行状态。
变电站直流系统以蓄电池储存能量,以充电机补充能量,向全站保护、监控、通讯系统源源不断的输送电能,确保其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直流系统是绝缘系统,正常时,正、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相等,正、负极对地电压平衡。发生一点接地时,正、负极对地电压发生变化,接地极对地电压降低,非接地极电压升高,在接地发生和恢复的瞬间,经远距离、长电缆起动中间继电器跳闸的回路可能因其较大的分布电容造成中间继电器误动跳闸。
目前用于检测直流系统绝缘的方法主要有:平衡电桥法,交流注入法。直流平衡电桥法的平衡原理虽然得到广泛的使用,但存在下列缺点:不能检测直流系统正、负极绝缘同等下降时的情况;即使报警,也不能直接得到系统对地的绝缘电阻大小;无法直接判断是哪条支路发生接地,只有通过拉闸才能判断是哪条支路发生接地,如果有两条以上的支路绝缘电阻下降,判断就更为费时费力;灵敏度很低,检测系统本身就有一个60k 左右的对地电阻。
交流注入法的特征是需向正负母线上发送低频交流信号。它又分单一低频探测和变频探测(双频探测) ,采用该原理实现的绝缘检测系统有以下无法克服的缺点: 当有多条支路同时有接地时,不能同时检测出多条支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直测式智能直流系统绝缘及状态诊断仪,该诊断仪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无法克服的技术问题,使得测量诊断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故障定位准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的直测式智能直流系统绝缘及状态诊断仪,包括主要由信号产生器、功率放大器、信号注入器、信号接收器、信号放大器、A/D转换模块、单片机系统和报警器组成的诊断主机;所述诊断主机的信号产生器输出端依次经过功率放大器、信号注入器、电容C与直流电源系统的主回路相连接,直流电源系统的主回路的输出端经电容C与诊断主机的信号接收器相连接;信号接收器接收的信号依次经信号放大器、A/D转换模块的处理输入到单片机系统中;单片机系统连接报警器的继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个主要由电流互感器、功率放大器、整流器和A/D转换模块组成的手持式钳形电流互感器,所述手持式钳形电流互感器通过RS232与单片机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接;在所述诊断主机上还设有一个液晶显示单元,所述单片机系统的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其中,在所述诊断主机的外表面上设有液晶显示面板、确定键、返回键、功能键、绝缘指示灯、电压指示灯、串扰指示灯、交流指示灯和电源指示灯。所述诊断主机采用220V交流市电和充电电池两种供电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以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即主回路用交流注入检测方式检测总的绝缘状况,而支路用直流互感器来检测到底是哪一路出现了绝缘降低。当有多条支路同时接地时,能够同时检测出接地的多条支路,诊断精度高。同时用单片机来实现这种检测方法,与现有技术的平衡电桥法和交流注入法相比,本发明采用微计算机技术,具有集成程度高,判断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便于操作、抗干扰能力强、故障定位准确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直测式智能直流系统绝缘及状态诊断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直测式智能直流系统绝缘及状态诊断仪的结构方框图。
图中:1、诊断主机,2、手持式钳形电流互感器,3、液晶显示面板,4、绝缘指示灯,5、电压指示灯,6、串扰指示灯,7、交流指示灯,8、电源指示灯,9、功能键,10、返回键,11、确定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晶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晶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96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