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2543.1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2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稻垣章;石原孝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04C23/00 | 分类号: | F04C2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气缸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这种压缩机,有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127306号公报)记载的轴向上排列配置有两个气缸的旋转柱塞式(rolling piston type)压缩机。在此,所谓旋转柱塞式压缩机是指:在形成圆形状内周面的气缸内配置旋转柱塞,通过旋转柱塞沿气缸的内周面偏心旋转来对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机。
在专利文献1中,两个气缸相互独立动作。即,在两个气缸上分别设有吸入口以及喷出口,为了从吸入口将未压缩制冷剂吸入每个气缸中,并从喷出口喷出压缩制冷剂,使各气缸相对于制冷机流并列。
根据该对比文件1,由于用两个气缸压缩制冷剂,因此可以将轴转矩的变动抑制得较低。即,通过在两个气缸间错开相位,与总容量相同且气缸仅有一个的旋转柱塞式压缩机相比,可以将轴转矩的变动抑制得较低。在此,轴转矩是指用来驱动与旋转柱塞连结的轴所需要的转矩。
但是,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如果仅仅是将相位不同的两个气缸单纯并列设置,则由于各气缸的轴转矩的变动特性变相同,因此在各气缸的每个动作周期会产生轴转矩的峰值。
具体地说,轴转矩的峰值的产生频度与仅有一个气缸的情况相比是其两倍。因此,由于轴转矩的变动频率变高,所以有与其他部件共振的顾虑。
例如,在适用于车辆用制冷循环的压缩机的情况下,有可能和压缩机一起与配置于发动机室的各种辅机等共振。
并且,该问题不仅存在于旋转柱塞式压缩机,而且在轭片式(yoke vanetype)压缩机等旋转型压缩机中也同样会产生。在此,所谓轭片式压缩机是指:在具有圆形状的内周面的气缸内内接配置圆形状的转子,配置板状的叶片(vane)使其可在转子上形成的狭缝中出没,在叶片抵接于气缸内周面的状态下,转子绕其中心轴旋转,由此对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所谓旋转型压缩机是指:在具有规定形状的内周面的气缸内配置旋转部件和区划部件,在内周面与旋转部件和区划部件之间形成的动作室对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提出,目的在于同时兼顾低转矩变动和低变动频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例是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多组内周面形成部件、旋转部件和划分部件,所述内周面形成部件形成规定形状的内周面,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内周面相接并旋转,所述划分部件对在所述内周面和所述旋转部件之间形成的空间进行划分,
在所述内周面形成部件内各个所述内周面与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划分部件之间,形成进行吸入流体的吸入行程和对由所述吸入行程吸入的所述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行程的动作室,
多个所述旋转部件之中的一个旋转部件比其他的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相位靠前,
在将多个所述动作室之中由所述一个旋转部件形成的动作室作为上游侧动作室时,在所述内周面形成部件上形成有喷出通路,所述喷出通路从所述上游侧动作室形成到多个所述动作室之中所述吸入行程完成后对所述流体进行压缩中的其他动作室。
据此,由于由多个动作室压缩流体,所以可以将轴转矩的变动抑制得较小。而且,由于用旋转相位靠前的上游侧动作室和旋转相位滞后的其他动作室协动来压缩流体,因此可以使各动作室中的轴转矩的变动特性不同。因此,可以抑制合成轴转矩中的轴转矩的峰值的产生,从而可以实现低转矩变动和低变动频率的兼顾(参考后述的图5以及图6)。
例如,当将其他动作室作为下游侧动作室时,压缩机可以具备在上游侧动作室的内压低于下游侧动作室的内压的情况下封闭喷出通路的机构。
由此,可以防止下游侧动作室的制冷剂通过喷出通路逆流到上游侧动作室。
进而,在上述压缩机中,还可以是上游侧动作室以及下游侧动作室在上游侧动作室的轴向上相邻配置,内周面形成部件具有分隔上游侧动作室和下游侧动作室的板状的分隔部,喷出通路形成于分隔部。此时,封闭喷出通路的机构可由旋转部件构成。
据此,与设置专门用于封闭喷出通路的机构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结构。
在上述任一压缩机中,可以是内周面的截面为圆形,旋转部件是沿内周面偏心旋转的圆盘状的旋转柱塞,划分部件是从内周面出没而抵接于旋转柱塞的叶片。
由此,在旋转柱塞式压缩机中,可以得到上述的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2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宽电压输入、稳压输出型电源模块
- 下一篇:场发射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