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接酯化聚合制备聚呋喃二甲酸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2893.8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3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杰;马继平;高进;杜中田;王敏;张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63/42 | 分类号: | C08G63/42;C08G63/7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酯化 聚合 制备 呋喃 甲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和化学化工领域,具体地,涉及2,5-呋喃二甲酸和低碳二元醇在催化作用下直接酯化、聚合,制备高品质聚呋喃二甲酸酯高分子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化纤、聚酯等的合成在石油化工合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高分子材料的传统制备方法,主要依赖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资源,经过多步转化后,得到有机高分子材料单体和聚合物产品。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资源的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开发利用可再生的、储量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以替代或补充化石资源的短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受到国内外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大宗石油化工产品和工程塑料的关键单体。对苯二甲酸与低碳二元醇聚合后,可以分别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聚合产品。中国目前PTA的产能达到1500万吨以上,需求量大。研究和探索新的可再生单体原料,替代大宗化学品PTA的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前景。
生物质是自然界唯一可循环再生的有机碳资源,也是太阳能转化和储存的重要形式。纤维素、半纤维素、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是最重要的生物质资源之一,可循环再生,资源量大。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经过脱水等化学转化过程,可以得到5-羟甲基糠醛等重要单体和化合物,该化合物已经成为生物炼制中的重要平台化合物之一。近些年来,围绕5-羟甲基糠醛的制备和获得方法,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如J.A.Dumesic(见Science,2006,312,1933-1937)、Z.C.Zhang(见Science,2007,316,1597-1600)、J.Y.Ying(见Angew.Chem.Int.Ed.,2008,47,9345-9348)、R.T.Raines(见J.Am.Chem.Soc.,2009,131,1979-1985)等研究了不同来源的生物质原料、催化剂、溶剂、反应条件等对制备5-羟甲基糠醛收率的影响。5-羟甲基糠醛选择氧化转化制2,5-呋喃二甲酸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如V.V.Grushin(见Adv.Synth.Catal.2001,343,102)、K.D.Vorlop(见Top.Catal.2000,13,237)、A.Corma(见Chemsuschem 2009,21138)、以及A.Riisager(见Chemsuschem 2009,2,672.)等的研究工作。申请者对5-羟甲基糠醛的制备方法、选择氧化转化过程等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申请了相关专利(见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12159.X、2009100012844.7、201010122864.2)。
5-羟甲基糠醛和2,5-呋喃二甲酸等都是呋喃类衍生物,含有呋喃杂环、羟基、醛基、或羧基等活泼基团,很容易发生聚合、官能团转化等反应。2,5-呋喃二甲酸与对苯二甲酸有很多相似性:二者均含有两个羧基、具有相似的共轭结构、共轭环上的电子数目相同;作为PTA的替代物,有可能应用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制备。但到目前为止,以2,5-呋喃二甲酸为单体的聚合技术与产品并不多见。
本发明的研究思路是,开发一条生物质原料路线制备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新方法;补充和部分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原料单体,得到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条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制备技术和方法,缓解、替代、补充化石资源的短缺,为特殊结构和用途的高分子材料合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具体地说,就是以碳水化合物经脱水和氧化得到的2,5-呋喃二甲酸为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与低碳二元醇的酯化反应、聚合反应、以及产品的提纯和分离过程,制备出高品质聚呋喃二甲酸酯产品,并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为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28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聚乳酸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