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连接片全自动冷冲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3446.4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9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市苏伊士车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沈志良 |
地址: | 3144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连接 全自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冷冲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导电连接片全自动冷冲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生产导电连接片时,存在如下的缺陷:一是它需要经过4道手工操作工序才能完成,由于操作是手工操作,不但生产效率低、模具更换麻烦,而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二是原料的利用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通常原料的利用率只有50%左右。三是模具数量多,所以模具的制作成本和维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导电连接片全自动冷冲模具。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用现有模具生产导电连接片时,存在生产效率低、原料利用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模具更换麻烦,易发生安全事故、制作成本和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述方案是:它包括模具本体,在模具本体上设有定位靠山、工位靠山和整形平台,定位靠山和工位靠山之间设有一顶料滑块定形腔、一对锁定孔,一对焊接凸点,一对破皮定形腔,一对一次折弯腔、一对二次折弯成型腔和一切边漏料腔,一次折弯腔和二次折弯成型腔分布在整形平台的二侧,一切边漏料腔位于整形平台的后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把原有4道操作工序合并在一个模具中,采用全自动操作,很好的解决了安全问题,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提高了生产效率,原料的利用率提高到90%左右,产品的一致性更好,产品质量更稳定,模具的制作成本和维修成本也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包括模具本体1,在模具本体1上设有定位靠山、工位靠山和整形平台13,定位靠山和工位靠山之间设有一顶料滑块定形腔3、一对锁定孔4,一对焊接凸点5,一对破皮定形腔6,一对一次折弯腔7、一对二次折弯成型腔8和一切边漏料腔9,一次折弯腔7和二次折弯成型腔8分布在整形平台13的二侧,一切边漏料腔9位于整形平台13的后侧。模具本体1上设有四个螺钉孔14。整形平台13上设有一倒角去毛刺结构12和一皮料切口11。
顶料滑块定形腔3为长方形腔,一对锁定孔4靠近顶料滑块定形腔3,且二个锁定孔4之间的宽度小于顶料滑块定形腔3的长度。破皮定形腔6为长方形腔,设于整形平台13前侧,靠近破皮定形腔6处设有一对焊接凸点5,二个破皮定形腔6之间的距离要长于顶料滑块定形腔3的长度。一次折弯腔7为长方形腔,二次折弯成型腔8也为长方形腔,一次折弯腔7长方形腔的长度要长于二次折弯成型腔8长方形腔的长度,一次折弯腔7和二次折弯成型腔8对称分布于整形平台13的二侧,一次折弯腔7和二次折弯成型腔8之间连通。切边漏料腔9为长方形腔,其长度稍大于整形平台13的长度。
定位靠山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定位靠山2、第二定位靠山2-1和第三定位靠山2-2,第一定位靠山2、第二定位靠山2-1设于模具本体前侧,第三定位靠山2-2设于模具本体边侧。工位靠山有二个,分别为第一工位靠山10和第二工位靠山10-1,第一工位靠山10和第二工位靠山10-1设于模具本体1后侧的边漏料腔9处。定位靠山为方形柱,工位靠山为梯形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市苏伊士车灯有限公司,未经海宁市苏伊士车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34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转向可分速液压阻尼缸
- 下一篇:一种文件内容预览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