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3967.X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9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程林生;徐占军;魏伟;刘元明;盖志慧;王永兴;姜崴;李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化工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10B3/00 | 分类号: | C10B3/00;C10B57/00;C10B57/02;C10B29/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魏树巍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洁 回收 捣固式 炼焦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热装热出余热回收的联体式炼焦炉。
背景技术
焦炭是钢铁行业基础原料之一,传统炼焦炉为水平式机焦炉,炭化室正压糙作,其最大的缺点是污染严重,虽然采取了多项治污措施,但还是无法完全解决污染问题,因此各国都试图开发新型替代技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开始研究无污染的炼焦方法,一种新型炼焦炉开始投入生产,这就是清洁型热回收焦炉,与传统机焦炉的最大区别是它负压操作、挥发份炉内完全燃烧。这就避免了有害气体的逸散,保护了环境。
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热回收焦炉进行开发,虽起步稍晚,但很快在世界上取得了领先优势,多项技术都为首创,如:液压捣固技术;平接焦技术等。由于其清洁性,短短十年间这种焦炉在我国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走向世界,尤其是在环境比较敏感的地区。
现在的热回收焦炉主要是由炭化室、烟道、上升火道、下降火道、一次进风口、和二次进风口组成。下降火道只与本炭化室的烟道相连。
热回收焦炉的可燃物质在炉体内要进行两次燃烧,一次是在炭化室的顶部,另一次是在炭化室底部的烟道内,通过这两次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来提供煤饼结焦所需要的热量。炼焦需要的热量大约是其煤饼自身产生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所产生热量的一半。如果这些热量能够均匀地加热煤饼,热回收焦炉的结焦时间将大大缩短。但是煤饼中产生的挥发份,在结焦中期最多,前期和后期较少。现有热回收焦炉在结焦中期煤饼放出大量的可燃物质,由于受到耐火材料耐温的限制,这些可燃物是不能完全燃烧掉的,过剩的可燃物需在炉体外的烟道中进行第三次燃烧,而后期又由于挥发物的减少,炼焦所需热量严重不足,因此后期结焦时间较长,增加了焦炭的烧损,减少了焦炭的产量,增加了热量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地缩短现有热回收焦炉的结焦时间,提高焦炉的生产效率的清洁型热回收焦炉。
本发明的目的这样实现的,现有技术是下降火道只与本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连,而本发明是将部分下降火道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连。这样本炭化室在结焦中期时,相邻炭化室正处于结焦初期或末期,本炭化室无法完全燃烧掉的多余可燃物送入相邻炭化室底部烟道内燃烧,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提供给相邻炭化室煤饼结焦使用。本炭化室在结焦初期和末期时,相邻炭化室正处于结焦中期,相邻炭化室无法完全燃烧掉的多余可燃物引入本炉炭化室底部的烟道内燃烧,从而为本炉结焦初期或末期提供了结焦所需热量。这就大大缩短了全炉各炭化室结焦时间,而且减少了三次燃烧强度,有效地避免了三次燃烧时有可能在集气管内造成的局部高温事故。
本发明的清洁型热回收炼焦炉,它是由炉底,炭化室、炉顶、隔墙、烟道、上升火道、下降火道、一次进风口、二次进风口、二次空气道和冷却道组成,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三个炭化室并联而成,在两两炭化室之间设有隔墙,在隔墙中设有竖火道,竖火道分下降火道和上升火道,通过下降火道将每一个炭化室与本炭化室底部的烟道和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联。
本炭化室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联。
所述的上升火道上端与集气管相连,上升火道下端与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连;
所述的下降火道连接方式分为二种:
第一种为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相连,下端与本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连,称为下降火道A,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左面相连,下降火道的下端与本炭化室底部的烟道左面相连;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右面相连,下降火道的下端与本炭化室底部的烟道右面相连二种形式。
第二种为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相连,下端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连,分为B和C两种形式,B为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左面相连,下端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右面相连,C为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右面相连,下降火道的下端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左面相连。
所述的下降火道和上升火道在每个隔墙中的分布满足如下条件:
M≥4,N≥2,N+2≤M,M-N>P≥0,Q+R≥1,P+Q+R=M-N;
其中M为竖火道数量,即下降火道和上升火道的数量之和,N为上升火道数量,P为下降火道A的数量,Q为下降火道B的数量,R为下降火道C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化工设计院,未经山西省化工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39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留言夹
- 下一篇:MEMS开关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