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罐式炉专用的碎料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4226.3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5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书宝;方明勋;齐忠昱;王林华;卢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王钢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罐式炉 专用 碎料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碎料机,尤其涉及一种罐式炉专用碎料机装置,具体是用于罐式炉煅后石油焦的破碎及排料装置。
背景技术
罐式炉是根据隔绝空气进行热处理的原则从罐式炉外部用燃料燃烧间接加热的炉子,适用于要求材料纯度高的炭素厂。煅烧过程中原料从进入炉膛至煅烧完毕在炉膛内停留时间可以随需要控制,通过排料时间和排料量,保证煅烧的质量均匀。在温度正常的情况下,供料和排料要按时、适量,按时供料可保证火道内有一定的挥发份在燃烧,如供料过迟、过少或不按时,则挥发份的燃烧就不能保持恒定,影响炉温,供料是和排料密切配合的,排料量的多少须结合真比重、粉末电阻系数的分析数据而定,但是更重要的是保持炉温的恒定,在温度不是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由于炉内热容大,受煅材料的温度一般不会有剧烈的波动,故应根据炉温的变化决定排料,排料应勤排、少排,每小时可排料大概80公斤,排出的料不应有红料,以免氧化。所以排料口的密封要好,防止冷空气抽入罐式炉内。可见碎料机装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它的破碎功能、排料功能的好坏决定了罐式炉的煅烧质量。
现在比较常用碎料机装置,这种装置由于机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工作时震动很大,造成碎料机装置运行不平稳,造成拉杆的变形损坏,煅后石油焦破碎不成功,使得碎料机排料口堵塞,不能及时排料,从而影响煅烧质量和增加了维修成本。而且这种碎料机装置在重载低速运行,需要的电机功率较大,造成投资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安装方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效果明显改进的罐式炉专用碎料机装置,不仅避免了碎料机工作时震动过大、易造成拉杆变形损坏的问题,而且使排料更加容易实现勤排,少排的控制,同时降低同等产能碎料机电机功率,降低了碎料机装置的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罐式炉专用碎料机装置,由下述结构构成:双输出减速器,双输出减速器由动力装置驱动,双输出减速器通过联轴器与两侧的传动轴连接,每个传动轴的端部设有偏心轮,每个偏心轮与拉板连接,拉板通过至少一对连接杆与料罐端部棘爪连接,每对料罐成镜像设置。
所述的动力装置为电机,电机通过液力偶合器与双输出减速器的高速轴连接。
所述的电机和双输出减速器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的传动轴固定在轴承支座上。
所述的偏心轮通过拉杆与拉板连接。
所述的拉杆与拉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
所述的拉板与连接杆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
所述的拉板固定在导轨拉板支座上。
所述的每侧的拉板和料罐以双输出减速器中心线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
在本发明中采用的料罐成镜像设置是本质上区别于老式料罐线性阵列设置方式的,老式碎料机装置只有在拉板伸出过程中所有料罐进行碎料排料工作,而拉板缩回过程中做无用功,既浪费了能量,又增加了伸出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也增加了伸出过程中拉板的负担,造成了碎料机装置工作中震动加大,拉板易变形等故障。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是煅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减少了碎料机装置工作中震动和拉板易变形等故障,更好地实现了碎料和排料控制,大大降低了电机功率,节省了投资,从而有效地降低碎料机装置的故障率,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煅烧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新型罐式炉专用碎料机装置缩回时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种新型罐式炉专用碎料机装置伸出时示意图。
图3是图1俯视图。
图中:1、电机;2、液力偶合器;3、双输出减速器;4、拉杆;5、连接杆;6、导轨拉板支座;7、料罐;8、拉板;9、底座;10、轴承支座;11、第一棘爪;12、偏心轮;13、传动轴;14、联轴器;15、第二棘爪;16、第二料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42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