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酸化纤维素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4682.8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3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于芳;吴江勇;高文骥;王晓春;王建宇;杨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88 | 分类号: | C09K8/588;C09K8/584;C08F25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卢绮琴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酸 化纤 维素醚 丙烯酰胺 接枝 共聚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驱油剂及其合成,具体涉及三次采油驱油剂硫酸化纤维素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三次采油驱油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中,即使是对于最理想的储层来说,传统的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也只能采出原始地层原油储量的40%~60%;在一次和二次采油后还有大量的原始地质储量残留在地下。目前,我国的主要油田已进入二次采油的后期阶段,为提高现有油田的采收率,三次采油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化学复合驱油技术是一项主要的三次采油技术,它是采用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之间的有机复合,发挥各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化学复合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原油的溶解性、改变润湿性能,而聚合物能够提高波及系数,导致采收率增加。
三次采油中所用的聚合物主要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有较好的增稠、絮凝和流变调节作用。其制备及应用方法的专利有CN1168894、CN1057057、CN101157741、CN1542027、CN1891725等。
然而,在利用化学复合驱油技术的在三次采油矿场实验中,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往往存在着配伍性差的缺点,二者的复配体系在地层运移过程中易发生严重的“色谱分离”现象,从而导致复配体系的驱油效率大大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次采油驱油剂硫酸化纤维素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在油田开采中,提高采收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次采油驱油剂,其为具有如下结构式的硫酸化纤维素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
在式中,R为C7~C15的烷基;m的范围是10000~120000;n的范围是1000~20000。其中,R优选C7~C15的直链烷基,更优选C8~C12的直链烷基。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三次采油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骤,将纤维素硫酸钠和卤代烷(RX)、氢氧化钠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硫酸化纤维素醚;第二步骤,在惰性气氛下使所得到硫酸化纤维素醚和丙烯酰胺、引发剂在水中反应,得到所述的硫酸化纤维素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三次采油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中第一步骤的具体过程是:将纤维素硫酸钠和卤代烷(RX)用有机溶剂溶解后,加入氢氧化钠,在80~100℃下反应3~7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用乙醇沉淀,过滤分离得到产品,用乙醇重结晶,干燥后得到硫酸化纤维素醚。
上述制备硫酸化纤维素醚的步骤中,卤代烷中的烷基R为C7~C15的烷基。其中,R优选C7~C15的直链烷基,更优选C8~C12的直链烷基。
上述制备硫酸化纤维素醚的步骤中,纤维素硫酸钠和卤代烷的质量比为0.3∶1~2∶1。
上述制备硫酸化纤维素醚的步骤中,氢氧化钠与反应物即纤维素硫酸钠和卤代烷的质量比为0.05∶1~0.3∶1。
上述制备硫酸化纤维素醚的步骤中,有机溶剂选自下列溶剂中的至少一种: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其中,有机溶剂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
上述制备硫酸化纤维素醚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三次采油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中第二步骤的具体过程是:在惰性气氛下,将硫酸化纤维素醚溶于水中,在25~45℃下,加入引发剂,搅拌10~30分钟后加入丙烯酰胺,搅拌反应5~10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用乙醇沉淀,然后过滤,在索式抽提器中用丙酮抽提分离2~5小时后,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的硫酸化纤维素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
上述制备硫酸化纤维素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步骤中,所述惰性气体优选氮气。
上述制备硫酸化纤维素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步骤中,硫酸化纤维素醚和丙烯酰胺总的质量浓度为15%~30%,硫酸化纤维素醚和丙烯酰胺的质量浓度比为0.5∶1~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46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位移动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三元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