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生物沸石床-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4919.2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0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吕军;朱小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生物 沸石床 生物反应器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式生物沸石床-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物技术运用于污水处理方面,生物沸石床或者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广泛采用的两种污水处理装置,由于二者是分离开来进行污水处理,单纯使用生物沸石床污水处理装置,存在污水中固液分离效果差,以及对难降解的有机大分子物质降解不充分的缺点;而单纯使用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的高浓度氨氮自适应调节能力差导致对其高浓度氨氮处理能力差。另外,现在单独使用的生物沸石床污水处理装置或者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的体积普遍较大,对于其建造、安装以及运行存在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生物沸石床-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将生物沸石床单元和膜生物反应器单元结合在一起,提供一套适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氨氮吸附能力强、结构简单紧凑的污水处理装置,且具有污水固液分离效果好以及对于难降解的有机大分子物质降解充分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体式生物沸石床-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开口的容器,容器内部用隔板5分隔的两边分别设置有装填天然沸石填料并与进水管1相导通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和与出水管8相导通的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所述的隔板5悬置于容器内。
所述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和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的下方均设置有曝气装置9。
所述生物沸石床单元4从下往上依次为与进水管1相导通的进水缓冲区2、承托层3和填料层,其高度比为1∶1∶5,进水缓冲区2、承托层3和填料层之间由多孔隔板隔开,其中填料层内填充天然沸石。
所述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和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的体积比为1∶3。
所述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以粒径为3-5mm的天然沸石为载体填料。
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为竖直式。
通过将生物沸石床单元4和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结合在一起,提供一套适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氨氮吸附能力强、结构简单紧凑的污水处理装置,且具有污水固液分离效果好以及对于难降解的有机大分子物质降解时间长而降解充分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生物沸石床-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装填天然沸石填料并与进水管1相导通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所述的生物沸石床-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结构为容器状,其内部用隔板5分隔的两边分别设置所述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和与出水管8相导通的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所述的隔板5悬置于生物沸石床-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内。所述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和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的下方均设置有曝气装置9。所述生物沸石床单元4从下往上依次为与进水管1相导通的进水缓冲区2、承托层3和填料层,其高度比为1∶1∶5,进水缓冲区2、承托层3和填料层之间由多孔隔板隔开。所述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和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的体积比为1∶3。所述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以粒径为3-5mm的天然沸石为载体填料。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为竖直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污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进水缓冲区2,启动生物沸石床单元4和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的下方的曝气装置9,这样在该曝气装置9的向上推动下,就将污水上向流经承托层3通过填料层,随后填料层内的天然沸石对污水中的氨氮进行吸附,接着吸附后的污水溢流过隔板5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在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内对吸附作用后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以及对于难降解的有机大分子物质降解,同时在生物沸石床单元4和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的下方的曝气装置9的共同作用下在整个生物沸石床-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内形成内部环流,使污水内部微生物、污泥和生物膜得到交换,从而进一步达到污水处理作用。
本发明通过将生物沸石床单元4和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结合在一起,提供一套适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氨氮吸附能力强、结构简单紧凑的污水处理装置,且具有对污水中固液分离效果好以及对于难降解的有机大分子物质降解时间长而降解充分的优点。另外所述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和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的下方均设置有曝气装置9,能够充分地将进入生物沸石床单元4的污水通过其向上的推动力充分地推入填料层进行污水处理;而所述生物沸石床单元4从下往上依次为与进水管1相导通的进水缓冲区2、承托层3和填料层,其高度比为1∶1∶5,进水缓冲区2、承托层3和填料层之间由多孔隔板隔开,这样的结构能更好地进行对氨氮的吸附;所述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和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的体积比为1∶3,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相应的污水水力停留时间比也为1∶3,更能让难降解的有机大分子物质降解时间长而降解充分,;所述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以粒径为3-5mm的天然沸石为载体填料,此粒径的天然沸石既能保证其具有较大的吸附表面积,生物挂膜较容易,也可以避免因沸石粒径过小而导致的生物沸石床单元4堵塞问题;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单元7为竖直式,这样的结构能使膜污染程度轻,固液分离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49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吹制坛口自动开模机
- 下一篇:污水污酸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