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棱锥型立方角回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5063.0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3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三村育夫;林智博;雨宫圭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石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124 | 分类号: | G02B5/124;B60R13/00;B60R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棱锥 立方 角回射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三棱锥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三个底边的长度不同且共有一个底边的旋转对称形的三棱锥型立方角回射元件对中,至少每隔一列配置元件对列A和元件对列B,所述元件对列A通过所述元件对的两个底边共有邻接的其它元件对的底边且另一个底边在同一直线上排列而形成,所述元件对列B相对于所述元件对列A的直线排列的底边以轴对称的形状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棱锥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多个由2个平行的四边形主平面和4个端面形成的同一形状的薄板重叠的一个端面聚集面上,使来自3个方向的平行V沟槽组相互交叉于一点,所述三个方向的平行V沟槽组的一个方向的平行V沟槽组的底部的轨迹与所述端面的端部一致,从而形成薄板PA,
在所述薄板PA的端部形成有元件对列A组,所述元件对列A组通过三个底边的长度不同且共有一个底边的旋转对称形的三棱锥型立方角元件对的两个底边共有邻接的其它元件对的底边,且另一个底边与薄板的端部一致的同一直线上排列而形成,
通过左右旋转所述薄板PA以作为薄板PB,从而形成相对于该元件对列A的直线排列的的底边以轴对称的形状形成的元件对列B,
至少每隔1列交替地配置所述薄板PA和PB。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任一项所述的三棱锥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板的厚度为50~10000μm。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三棱锥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板的材质为金属类薄板、塑料类薄板、陶瓷类薄板、或玻璃类薄板。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三棱锥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金属类薄板选自黄铜、镍、铜、磷青铜、无氧铜等铜合金、不锈钢、或铝等。
6.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三棱锥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塑料类薄板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系树脂。
7.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三棱锥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陶瓷类薄板选自氧化铝、氮化硅、滑石、锆石、水晶、蓝宝石、光学玻璃、或石英玻璃。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三棱锥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重叠多个薄板之后,在端部聚集面上实施比三棱锥型立方角元件的高度厚的金属电镀层,在该金属电镀层上形成来自三个方向的平行V沟槽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棱锥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的金属电镀层为铜、镍、或镍-磷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石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石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50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见人群中的疫情的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筒形压接端子的外观检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