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5779.0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1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韩世昌;韩金涛;韩金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世昌 |
主分类号: | A61K36/815 | 分类号: | A61K36/815;A61K9/06;A61P17/02;A61K31/045;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烫伤 中药 药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膏,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皮肤烫伤屡见不鲜,尤其夏天,如热水瓶的爆破或被打翻,倒开水时彼此相撞,孩子在厨房里玩耍导致沸水烫伤,或孩子在洗澡时误入热水浴盆中,最厉害的是在高压锅烧煮米粥或绿豆汤时因汽阀失灵而造成严重的面部蒸汽烫伤。烫伤大致分为四种:一度烫伤只损伤皮肤表层,皮肤变红,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局部轻度红肿、无水泡、疼痛明显;二度烫伤是真皮损伤,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泡,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刺破水泡边缘放水,涂上烫伤膏后包扎,松紧要适度;三度烫伤是皮下、脂肪、肌肉、骨骼都有损伤,并呈灰或红褐色,此时应用干净布包住创面及时送往医院,切不可在创面上涂紫药水或膏类药物;严重烫伤病人,即大面积烫伤,宜尽早送医院治疗。目前治疗烫伤可采用包扎疗法、暴露疗法等,烫伤常易并发感染,一般会加用抗菌素,还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但这些药物疗效低,副作用大,依赖性强。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治疗烫伤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药膏,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地骨皮20-40份 地榆30-50份 黄芩20-40份
大黄20-40份 黄连30-50份 紫草50-70份
白芷40-60份 干地黄90-110份 梅花冰片90-110份
蜂蜡90-150份。
本发明治疗烫伤的中药药膏,其优选的方案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地骨皮30份 地榆40份 黄芩30份
大黄30份 黄连40份 紫草60份
白芷50份 干地黄100份 梅花冰片100份
蜂蜡120份。
本发明治疗烫伤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各原料药地骨皮、地榆、黄芩、大黄、黄连、紫草、白芷、干地黄、梅花冰片、蜂蜡去杂质后,称取所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混匀,粉碎后,一起投放到锅中进行煎熬,煎熬呈浓液糊状,待药渣发黄即可取出,将药渣过滤,等药液冷却后即得糊状药膏。
本发明治疗烫伤的中药药膏,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其中的组分还包括蜈蚣5-10条。
本发明治疗烫伤的中药药膏,其优选的方案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地骨皮30份 地榆40份 黄芩30份
大黄30份 黄连40份 紫草60份
白芷50份 干地黄100份 梅花冰片100份
蜂蜡120份 蜈蚣8条。
本发明治疗烫伤的中药药膏加入蜈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各原料药地骨皮、地榆、黄芩、大黄、黄连、紫草、白芷、干地黄、梅花冰片、蜂蜡、蜈蚣去杂质后,称取所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混匀,粉碎后,一起投放到锅中进行煎熬,煎熬呈浓液糊状,待药渣发黄即可取出,将药渣过滤,等药液冷却后即得糊状药膏。
本发明治疗烫伤的中药药膏,其剂型为外用膏剂。
使用方法:每日3-4次,无须刮去分泌物,搽上药膏30分钟疼痛减轻,2-3次后渗出液减少,2-3天后形成痂,7天后脱痂,10-15天痊愈。
注意事项:本药无其它不良反应,只有外擦时有2-3分钟的刺激,2-3次后结痂膜,疼痛消失。
皮肤烫伤要注意创面清洁和干燥,冷水冲洗后应避免再浸水,约2-3天后创面即可干燥,10天左右时间就可脱痂愈合,烫伤后一般不用抗生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世昌,未经韩世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5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