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虫储粮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5902.9 | 申请日: | 2010-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7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静 |
主分类号: | A23B9/22 | 分类号: | A23B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粮方法,具体涉及到一种高效、安全的防虫储粮方法。
背景技术
粮食储备是为保证非农业人口的粮食消费需求,调节省内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而建立的一项物资储备制度。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被运入仓库储藏起来,粮食在储备过程容易生虫,使粮食质量大打折扣,因此解决储粮过程中的虫害问题,使粮食的质量不会受到损害是储粮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防虫的化学处理方法为在储粮时加入磷化氢等药剂,但这些药剂的长期使用已经使虫害产生抗药性,杀虫效果不够理想。非化学处理方法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而且还能更好的保持粮食的原有品质,近期受到好评,因此,采用非化学处理方法放止粮仓虫害是未来储粮防虫的一大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仓库储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虫储粮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的阻止粮食中虫害的产生,对虫卵、幼虫及成虫都有很好的杀伤效果,且不损坏粮食原有的品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防虫储粮方法,采用分垛密封杀虫法进行储粮,其特征是步骤为:
(1)粮食分垛密封:将粮食装入袋中,堆成垛,然后将粮食垛密封;
(2)一次抽真空:用真空泵将粮食垛内抽真空,使垛内压力为0.05-0.08MPa,保持2h,然后以0.5-1g/m3的速度向密封垛内充入一氧化碳,保持5-10h;
(3)二次抽真空:再次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使垛内压力为0.02-0.05MPa,接着以0.2-0.4g/m3的速度充入一氧化碳,然后保持5-10小时;
(4)充二氧化碳:向粮食垛内缓慢充入二氧化碳至常压,保持3-4天。
上述防虫储粮方法中,用PVC不透气薄膜对粮食垛进行密封,薄膜厚度为0.15mm。
上述防虫储粮方法中,优选方案为:第一次抽真空时,用真空泵抽至垛内压力为0.06MPa,然后以0.8g/m3的速度充入一氧化碳;第二次抽真空时,用真空泵抽至垛内压力为0.03MPa,然后以0.3g/m3的速度充入一氧化碳。
上述防虫储粮方法中,粮食用麻袋、编织袋或布袋盛装,粮食垛的高度为12-15层。
本发明所述的粮食可以是米、麦、玉米等谷类,也可为黄豆、绿豆等豆类。粮食中的害虫主要有谷象、米象、玉米象、大豆食心虫、大谷盗、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谷蠹、印度谷蛾、书虱等。
本方法在传统的二氧化碳防虫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抽真空氧气减少后向粮食垛内充入少量一氧化碳,使粮食中的害虫的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此外,本方法仅需充一次二氧化碳,减少了二氧化碳的用量,且杀虫时间短、效果好,约4-5天即可杀灭全部害虫,减少了粮食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应该明白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进行限制。
实验方法
1、试样准备
以米象、谷蠹、锈赤扁谷盗、书虱为实验试虫,将上述试虫30头接入400g东北大米中,放入培养箱中培养10天(温度25℃,相对湿度75%),有虫卵生成。将带有虫卵的大米平分成两份,一份作为实验组,一份作为对照组。
2、试样处理
实验组处理如下:将带有虫卵的大米放入保鲜袋中,密封保存,然后抽真空,使袋内压力在0.05-0.08MPa之间,保持2h,2h后按0.5g/m3的速度向袋内充入一氧化碳,然后保持5小时。然后再次抽真空,把袋内的压力控制在0.02-0.05MPa,接着按0.2-0.4g/m3的速度向袋内充入一氧化碳,然后保持5h。两次抽真空后,向保鲜袋内充入二氧化碳,直至保鲜袋内压力达到常压,保持3-4天。处理后,大米中成虫数为0头。
对照组处理:将将带有虫卵的大米放入保鲜袋中,保持4天,大米中成虫数为37头。
3、杀虫率计算
杀虫率(%)=[1-(实验组成虫数/对照组成虫数)]×100=100%。
实施例1
以小麦作为仓储粮食,装袋前检测小麦生虫状况,主要害虫有米象、印度谷蛾、书虱、谷蠹、锈赤扁谷盗、谷象,害虫密度50头/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静,未经赵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59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感器设备、传感器元件驱动方法,显示设备及电子装置
- 下一篇:高精度切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