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置碰撞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汽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6020.4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2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章强;袁堂福;时西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张正星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置 碰撞 装置 带有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偏置碰撞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性能检测不但成为国家标准、行业热点,也成为汽车厂商市场推广的重要手段。
NCAP为目前各国安全检测的标准依据。NCAP最早于1978年出现在美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欧洲及日本等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NCAP体系,分别被称为欧洲的E-NCAP和日本的J-NCAP。其中欧洲的E-NCAP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
而中国的C-NCAP测试包括三项,一是正面100%重叠性壁障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0公里;二是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6公里;三是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0公里。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我国的安全测试标准与欧洲等国的标准要求不同,国产汽车很难通过E-NCAP中64km/h的速度40%偏置碰撞的要求,而随着我国汽车出口海外市场需要和国内客户对碰撞安全意识的加强,必须提高偏置碰撞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国产汽车抗偏置碰撞能力差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置碰撞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汽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偏置碰撞装置,设置在A柱加强板处,所述偏置碰撞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A柱加强板前部并与侧围外板相连的盒子I,以及固定设置在A柱加强板内部的盒子II,所述盒子I、所述盒子II及所述A柱加强板连为一体,使偏置碰撞后产生的部分能量沿窗框加强板向车身后部传递。
进一步地,所述盒子I及所述盒子II的开口方向一致。
具体地,所述盒子I及所述盒子II的开口方向为向着所述车身内部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盒子I及所述盒子II的Z向高度与所述窗框加强板的Z向高度方向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其中,所述盒子I及所述盒子II中组成各自Z向高度的各同侧平面共面,并与组成所述窗框加强板的Z向高度方向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盒子I及所述盒子II的Z向包括Z向平面本体,以及突出所述Z向平面本体的加强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有偏置碰撞装置的汽车,包括分别设于车身两侧的A柱加强板,每个所述A柱加强板处均设有偏置碰撞装置,每个所述偏置碰撞装置均包括固定设置在A柱加强板前部并与侧围外板相连的盒子I,以及固定设置在A柱加强板内部的盒子II,所述盒子I、所述盒子II及所述A柱加强板连为一体,使偏置碰撞后产生的部分能量沿窗框加强板向车身后部传递。
进一步地,所述的汽车,其中,所述盒子I及所述盒子II的开口方向一致。
具体地,所述的汽车,其中,所述盒子I及所述盒子II的开口方向为向着所述车身内部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汽车,其中,所述盒子I及所述盒子II的Z向高度与所述窗框加强板的Z向高度方向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其中,所述盒子I及所述盒子II中组成各自Z向高度的各同侧平面共面,并与组成所述窗框加强板的Z向高度方向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汽车,其中,所述盒子I及所述盒子II的Z向包括Z向平面本体,以及突出所述Z向平面本体的加强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偏置碰撞装置,通过在A柱加强板处设置盒子I及盒子II,并将盒子I、盒子II及A柱加强板连为一体,使偏置碰撞后产生的部分能量沿窗框加强板向车身后部传递,能有效的减小A柱和门槛的碰撞变形,有效地改善偏置碰撞的性能,减轻偏置碰撞对乘员的人身伤害,最终满足E-NCAP中64km/h的速度40%偏置碰撞的要求。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偏置碰撞装置的汽车,通过在两侧A柱加强板处分别设置盒子I及盒子II,并将盒子I、盒子II及A柱加强板连为一体,使偏置碰撞后产生的部分能量沿窗框加强板向车身后部传递,能有效的减小A柱和门槛的碰撞变形,有效地改善偏置碰撞的性能,减轻偏置碰撞对乘员的人身伤害,最终满足E-NCAP中64km/h的速度40%偏置碰撞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偏置碰撞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盒子I与盒子II连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盒子I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盒子II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盒子I,2盒子II,3A柱加强板,4门内板前部,5窗框加强板,6轮罩连接板加强板,7轮罩连接板本体,8侧围外板,9轮罩加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60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