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防灾及生态功能的地质级配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6381.9 | 申请日: | 201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4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文;陈庭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瑞文;陈庭豪 |
主分类号: | E03B3/40 | 分类号: | E03B3/40;E01C3/00;A01B7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灾 生态 功能 地质 配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具防灾及生态功能的地质级配制造方法设计,尤指一种铺设于道路、庭院、空地的铺面或铺面下,可建构地面下成为一生态级配层,于级配层上方地表当雨水下渗后,可将雨水有效且快速地被导引且保存于级配层中,可以短时间内储水保水降低水灾发生,并可促使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种或土壤中原生动物获取更佳的繁殖环境,可令土壤保持湿润以调节环境的温度及湿度作用,达到改善土质的功能。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土壤因具有吸附水份的功用,又可与大气层相接触,当大气环境中处于干燥或炎热时,充份具有湿润度的土壤便可散发出水蒸气,作为与大气环境一热交换作用,本身亦自动具有湿度调节的功能,如此可避免热岛效应的产生。
传统常见技术于地底的级配层,大都采用一般道路工程级配材料或依当地现有土方,包括可设有砂石或泥土或碎石或混合透水混凝土施作充填,如此的组成虽具有可下渗雨水的功能,且其级配可支撑上层铺面的承载,但如此传统级配当地面上遇到降下暴雨时,该传统级配层对于快速排导雨水的功能较差,因此则容易使地面上产生积水,而造成水灾。
建构一有效渗水及保水作用的生态级配层,极为重要。因为如可具有适当保水作用,其可改善土质生态环境,如此可造就土壤里微生物及土壤中原生动物于土壤中的有利生存环境空间,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细菌与古生菌、真菌,丝状真菌与酵母菌、藻类。而土壤原生动物如变形虫、纤毛虫、鞭毛虫数量庞大,对于分解有机质贡献颇大。而土壤里昆虫如蚂蚁、蜈蚣、木虱、螨等,可搬动土壤或消化生物残骸,提供有机质。蚯蚓则有助于土壤团粒形成,对通气、排水有好处。线虫可以消化有机物或其它小生物。土壤中也有脊椎动物如鼠类,可挖松土壤并可以提供排泄物施肥土壤,也是构成地下生物链的成员。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高品质土壤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影响地球环境,已知土壤生物的生存与土壤环境的变化及优劣有密切关系。
有鉴于此,发明人设计一种具防灾及生态功能的地质级配制造方法,可使地底级配层成为生态级配层,可改造活化土壤的有机质,具有改善地球暖化的优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防灾及生态功能的地质级配制造方法,可具有使地表铺面的雨水下渗后,可快速被储存且进行保留,可降低地表水灾发生的机会,同时也可回补地下水供干旱时期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防灾及生态功能的地质级配制造方法,其可使地面下土壤级配层衍变提升成一生态级配层,含有较高的水份湿润,当外界气温炎热时,可将其级配层水份转换成水蒸气释放于环境中,以调节环境中整体的温度及湿度,可避免热岛效应的产生,或降低热岛效应,且可改善地球暖化的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防灾及生态功能的地质级配制造方法,可使地底土壤提供大量微生物及土壤原生动物一极佳的栖床场所,藉由微生物及土壤原生动物有效地被培养、提供较佳的繁衍环境,因而可利用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原生动物来进行分解有机物质、推动硝化作用、进行脱氮作用、活化土壤、改善土质生态环境的好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防灾及生态功能的地质级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地质级配层采用一般道路工程级配材料或现地土方,于级配土方中设有中空体,中空体设有透孔,使中空体与级配土方混拌后组成。
本发明的有效增益,在于主要为采用依当地现有土方,或一般道路工程级配材料,包括设有砂石或泥土或碎石或混合透水混凝土等之外,最主要是加设有特殊设制的中空体,成为一生态级配层。生态级配层具有支撑路面,具有储水、保水及改良土质功效,使土壤微生物及土壤中原生动物于土壤中营造有利生存环境,可减缓热岛效应。且当降雨时,可保水且储水供干旱使用,及降低地表发生水灾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发明级配层施筑人工地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级配层添设中空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级配层中不同功能中空体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于级配层上建构透水性铺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于级配层上透水性铺面完成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级配层中空体集中成袋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瑞文;陈庭豪,未经陈瑞文;陈庭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63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iFePO4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
- 下一篇:极板涂膏防飞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