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马氏体加铁素体塑料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6443.6 | 申请日: | 2010-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6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蕴博;左秀荣;王淼辉;葛学元;李勇;王振伟;杨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44 | 分类号: | C22C38/44;C21D1/22;B29C3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马氏体 加铁素体 塑料 模具钢 热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材料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马氏体加铁素体塑料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模具工业发展迅速,但现阶段还不能全面满足国内需求,每年中高档模具仍需大量从国外进口,原因之一就是国产模具钢在很多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随着塑料制品向多样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塑料模具用钢的质量和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塑料模具的重要失效形式为磨损失效,局部塑性变形失效和断裂失效,主要由于材料的强度、韧性及耐磨性低造成的。采用贵重合金元素含量低的低合金钢,通过优化热处理工艺,得到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模具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塑料模具所使用的材料与热处理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由于钢中的Cr、Mo形成的碳化物能提高钢的磨损抗力,溶于α中的Cr、Mo能提高钢的热强度,而钢中的C是最强的固溶强化元素,因此,含Cr、Mo的中碳钢是塑料模具钢中应用最广泛的钢种。由于硬度均匀、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好、模具变形小,调质态预硬化塑料模具钢得到广泛应用。
双相钢在汽车工业上极具吸引力,汽车用高强度双相钢的研究较多,但双相钢在模具上的应用报道较少。利用双相钢的性能优势,提高所制模具的寿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采用低合金钢,通过优化临界区热处理工艺得到理想的双相或多相组织,该发明对改善塑料模具钢的综合性能,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处理方法制备的塑料模具钢,其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0.27%,Si≤0.40%,Mn≤1.00%,Cr≤2.00%,Mo≤0.59%,Ni≤0.30%,P≤0.030%,S≤0.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中:C的质量分数为0.15-0.27%,Mo的质量分数为0.39-0.59%,Ni的质量分数为0.10-0.30%,Mn的质量分数为0.60-1.00 %,Cr的质量分数为1.40-2.00%,Si的质量分数为0.20-0.40%。
制备上述塑料模具钢的方法为:在热处理炉中加热钢至720-830℃保温10-50min后,淬入油中冷至室温,接着进行100-600℃回火。该钢的硬度为30-40HRC,冲击韧性为30-80J。
其中:在热处理炉中加热温度优选755-800℃。
上述方法制备的塑料模具钢,由回火马氏体加铁素体及均匀分布的碳化物组成。钢中回火马氏体体积百分比占65-95%。碳化物颗粒平均直径在0.01-1.5μ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合金元素含量低,制备成本低廉;.多种合金成分并存,并且各种合金成分含量可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各种合金成分和组分的缺陷,例如现有技术中没有如本申请同时具有C、Si、Mn、Cr、Mo、Ni、P、S元素,也没有上述元素的含量范围。当具备上述条件时,钢的综合性能优异。
2. 钢的综合性能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不局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中塑料模具钢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塑料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如表2所示,塑料模具钢的马氏体体积分数、碳化物颗粒平均直径及性能如表3所示。
表1 塑料模具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未经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64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