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格木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其药物组合物及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7377.4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1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庾石山;陈晓光;杜丹;屈晶;唐克;徐嵩;马双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48 | 分类号: | A61K36/4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格木 提取物 制备 方法 药物 组合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格木(Erthrophleum fordii Oliver)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该提取物和所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世界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比1990年上升了22%,今后20年还将上升约50%。2020年全球癌症患病人数将达3000万,死亡1000万,癌症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基于此,寻找和发现预防治疗癌症的新药,提高和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已成为药学科研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癌症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四大疗法中,化疗仍是主要方法。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大多数作用机制都涉及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以DNA为作用靶点。但化疗药物的严重毒性反应及杀灭癌细胞不彻底的问题始终未解决。因此,继续寻找和研制新型抗癌药物仍是主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分子肿瘤学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许多新的、令人感兴趣的肿瘤治疗途径,癌基因及抑制基因、信号转导通路、端粒及端粒酶、DNA拓扑异构酶等都是可利用的抗癌药物新靶点。
在新靶点发现中,研究肿瘤细胞信号转导机制,选择性阻断肿瘤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的信号转导通路,破坏其自控性生长调节机制,正在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研究热点。信号转导阻滞剂与经典的细胞毒性抗癌药物相比,具有选择性强、毒副作用小、不受细胞产生抗药性的影响等优点,尤其对晚期肿瘤或转移癌具有独到的疗效。因此研究肿瘤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天然产物作为抗肿瘤药物来源之一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实践证明,而且在已经发现的天然抗癌活性成分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有毒植物资源中获得的。“毒性”也具有积极有益的一面,许多有毒植物由于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而被用作药物、杀虫剂、灭菌剂以及供捕兽、捕鱼等使用,成为有特殊价值的主要经济资源。
因此,从有毒植物中寻找具有新颖抗肿瘤作用机制的化合物和活性成分或组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格木(Erthrophleum fordii Oliver)为豆科(Leguminosae)格木属(Erthrophleum)植物,为常绿乔木,通常直径约1.2米,高约10米,有的可达40米。世界上共有15种,分布于非洲的热带地区、亚洲东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及澳大利亚北部。(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第39卷,第1177页)。该属植物我国只有一种,即格木(Erthrophleumfordii Oliver),又名赤木叶、斗登凤,为我国传统草药。其树皮和种子可入药,性辛、平,有毒,入心经。主要功效为益气活血,可治疗心气不足所致的气虚血瘀之症,即心悸、气短、乏力、下肢及全身浮肿等(中华药海,哈尔滨出版社,1993,第1402页)。格木属植物中普遍含有活性成分咖萨因型二萜生物碱,目前在国内,除我课题组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研究外,尚未见其它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类格木提取物,其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格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有效剂量的作为活性成分的格木提取物及制药领域中常用的载体。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涉及格木提取物及其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的格木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格木叶并用溶剂提取,提取液浓缩得格木提取物。
优选的格木原药材是格木叶。格木叶优选经干燥并适当的粉碎,以增大与溶剂的接触面积,提高提取效率。
提取溶剂可以为水或各种有机溶剂;优选的溶剂是醇类或水与醇类的混合物;优选的醇类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等,最优选的是乙醇。乙醇浓度可以是体积比50~100%;优选的浓度为体积比70~100%,最优选的乙醇浓度为体积比95%。
提取时溶剂的使用量为溶剂体积∶原药重量=4~14∶1(升/千克),优选为6~12∶1,更优选为8~10∶1。
提取可以在静态或动态下进行,优选在动态条件下,例如搅拌。为了提高提取的效率,可以使用超声波等手段。
提取的温度可以从室温(例如20℃)到溶剂回流温度的范围内,优选在溶剂回流温度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73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