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湿暑型感冒的外用霜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7661.1 | 申请日: | 2010-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8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柔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柔云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8;A61K36/535;A61K47/46;A61K9/06;A61P29/00;A61K31/167;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吸收 技术 治疗 湿暑型 感冒 外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药。
背景技术 婴幼儿感冒时,由于不懂事,服药非常困难,而打针或静脉注射既不安全,更增加幼儿的痛苦。市面现有的退热贴仅仅是采用物理散热的方法降温,目的在于退热而没有从根本上治疗感冒。而如果采用外用药水的方式,则药水容易蒸发变干,难以使药物成分长时间保持以供皮肤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便是公开一种用于治疗湿暑型感冒的外用霜剂。
本发明的霜剂,按质量计其组成为:具有治疗湿暑型感冒功效的中药提取液20-40,薄荷油1-10,广藿香油1-10,酒精10-20,霜剂基质补充加至100%。其中具有治疗湿暑型感冒功效的中药提取液是采用中药生半夏、茯苓、香薷、陈皮、厚朴各1份加10-25份水经过熬煮、过滤和浓缩取得的3份药液;或者采用其他治疗湿暑感冒的常用中药,如苏叶、佩兰、白芷、防风、苍术等进行加减,这些都属于中医药的现有技术,其道理也是一样的。
霜剂基质可以采用适合做霜剂的常用材料,如凡士林,甘油,液体石蜡等。
在上述的霜剂中,还可按1%-5%的质量百分比加入对乙酰氨基酚。
加工工艺为:将中药经过浸泡熬煮过滤浓缩取得中药提取液;加入酒精、薄荷油、广藿香油溶解混合成混合药液,将霜剂基质加热为液态,一边加入混合药液一边不断搅拌,使材料均匀混合成为霜状;冷却至室温密封装瓶成为成品。使用时将本品涂抹于额头、太阳穴、或腋下等处。一段时间后可用湿毛巾轻轻擦干净,需要时再重新涂抹。
本发明采用透皮吸收技术,其中生半夏、茯苓、大黄、陈皮、厚朴为化湿和中、祛暑的中药,广藿香油具有化湿祛暑和解表功效,薄荷油具有解表功效,对乙酰氨基酚是退热常用药。结合使用时,薄荷油能够促进中药成分和乙酰氨基酚的透皮吸收;广藿香油能够促进其他成分的透皮吸收,自身也容易被透皮吸收产生化湿祛暑解表功效。而酒精溶液既是其他成分的溶剂,能够帮助其他成分进行透皮吸收,同时使用后能够在皮肤上产生物理降温的作用。所以,本发明的外用霜剂,内外结合,标本同治,对治疗湿暑型感冒具有明显疗效,有效率在90%以上。由于采用透皮吸收,虽然起效较慢,但不需内服,所以特别适合于婴幼儿使用。而创新性地采用霜剂给药治疗感冒的方式,可以使药物容易涂抹在皮肤上,药物成分能够保持较长时间供皮肤吸收,使用也更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选取生半夏、茯苓、大黄、陈皮、厚朴各1公斤,切碎后在12公斤水中浸泡3小时,加热煮3小时,倒出药液,再加入5公斤水煮1小时,倒出药液。合并两次药液,过滤去药渣。再将药液静置3小时让其沉淀,取上面的清液。再将清液加热使药液蒸发,当药液蒸发至约3公斤(公升)时停止,冷却至室温备用。
2、在上述中药提取液,加入1。5公斤的酒精,0。3公斤的广藿香油和0。2公斤的薄荷油,搅拌使充分溶解。得到约5公斤的混合药液。
3、将5公斤白凡林加热为液态,一边加入上述的5公斤混合药液,一边不断搅拌,使各材料均匀混合成为霜状药膏;白凡士林也可以采用甘油,液体石蜡等其他适合做霜剂基质的材料。
4、将霜状药膏冷却至室温;密封装瓶成为成品。
实施例2:在第1实施例第2步骤所取得的混合药液中,再加入0。1公斤的对乙酰氨基酚,充分混合,再继续进行第3、第4步骤。则取得带有西药退热成分的霜剂型外用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柔云,未经徐柔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76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治疗脱发的液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远红外理疗热敷肩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