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限方位角条件下压噪叠前纵波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7855.1 | 申请日: | 201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5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孙赞东;肖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G01V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49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限 方位角 条件 下压 噪叠前 纵波 各向异性 裂缝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领域,涉及裂缝储层综合评价中应用叠前有限方位角地震数据对有效裂缝进行检测的方法。通过考虑噪音因子,有效地去除噪音对反演结果的不利影响。
背景技术
裂缝是岩石受力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现象。裂缝既是油、气、水等流体的储集空间,又是流体的运移通道。有效裂缝是指开启并充填流体的裂缝。有效裂缝是油、气储存的有效空间,为构造作用或成岩作用等形成。对有效裂缝的探测对于识别油气运移通道,寻找有效储集空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裂缝预测技术是利用叠后的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裂缝检测,例如相干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相干分析方法能够反映小断裂或断裂发育带,岩性突变带,但主要是用于断层边缘的检测,并且检测所有的断裂体系。当地下介质受多期次构造运动或成岩作用时,早期的裂缝可能被富含碳酸钙的流体所充填而成为无效裂缝。而这种无效裂缝在相干切片上仍能显示。相干分析技术很难预测出有效裂缝的发育特征。
应用地质信息对裂缝进行描述往往会受岩心和成像测井(FMI)资料数量的限制。而地震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在横向大面积上具有预测意义,这种技术能够检测有效裂缝引起的各向异性特征。
我们将地震各向异性定义为介质物理性质(如地震波的速度、振幅等)的方位差异特征。裂缝介质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各向异性介质模型。理论证明,当地下介质中含有一系列垂直排列且相互平行的裂缝时,地震波旅行时和振幅会随地震测线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对于这一点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如Ruger(1996,1998)、Tsvankin(2001)、Grechka等(1999)。当地震纵波在含有裂缝的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纵波在各个方位上传播的速度不同,沿着裂缝方向传播速度快,垂直裂缝方向传播速度慢。另外沿着裂缝方向振幅能量衰减小,垂直裂缝方向振幅能量衰减大。地震波在裂缝介质中传播时显示的方位差异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探测裂缝的发育特征,包括裂缝走向和密度等。
世界著名的Ruger纵波反射系数公式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78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