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冷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8025.0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6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73 | 分类号: | H01L23/473;G06F1/20;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冷却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液体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图1为一传统中央处理器的液体冷却系统的系统示意图。请参照图1,一般而言,运作中的中央处理器(如P1及P2)会产生高温,而中央处理器(如P1及P2)的温度会透过液体冷却系统100中的散热元件(如130及150)传导至冷却导道(如120及140)中的冷却液体。因此,冷却液体的温度上升,并且造成冷却液体的液面蒸发,直至冷却导道(如120及140)内达到饱和蒸气压,其中中央处理器(如P1及P2)所产生的热量会以潜热方式传给冷却液体,并透过冷却液体产生蒸气的方式将热量带走。
依照传统体冷却系统,如果中央处理器(如P1及P2)的工作状态不一样,例如中央处理器P1的工作功率远高于中央处理器P2时,中央处理器P1的温度也远高于中央处理器P2,则经过中央处理器P1的冷却液体的气化速度会较快,从而气体膨胀速率增加,以致于冷却导道P 1内的气体压力高于冷却导道P2内的气体压力,导致冷却液体从冷却单元110中更易于进入冷却导道P2内。依据上述,进入冷却导道P1内的冷却液体会减少,导致中央处理器P1会无法有效散热,并且中央处理器P1的温度会持续步升高。在此恶性循环下,最终会导致中央处理器P1的温度超过所能承受的上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可平衡多个冷却导道内的气体压力,以避免冷却液体进入冷却导道的速度不一致,并且避免中央处理器过热。
本发明提出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单元、第一冷却导管、第一散热元件、第二冷却导管、第二散热元件及压力阀。冷却单元将汽化的冷却液体进行冷却以转换为液态。第一冷却导管具有第一液体进入端及第一汽化输出端,第一液体进入端连接冷却单元以接收冷却液体,并且第一汽化输出端连接冷却单元以输出汽化后的冷却液体。第一散热元件连接于第一冷却导管与第一中央处理器之间。第二冷却导管具有第二液体进入端及第二汽化输出端,第二液体进入端连接冷却单元以接收冷却液体,并且第二汽化输出端连接冷却单元以输出汽化后的冷却液体。第二散热元件连接于第二冷却导管与第二中央处理器之间。压力阀连接第一冷却导管与第二冷却导管,用以平衡第一冷却导管与第二冷却导管的气体压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压力阀经由第一连通导管连接第一冷却导管,并且经由第二连通导管连接第二冷却导管。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散热元件及第二散热元件分别为一散热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冷却液体为水、酒精或冷媒。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液体冷却系统,其于第一冷却导管与第二冷却导管之间配置一压力阀,以平衡第一冷却导管与第二冷却导管的气体压力。借此,可避免第一冷却导管或第二冷却导管因为气体压力过高造成流进的冷却液体减少,并且可避免第一中央处理器及第二中央处理散热不良而造成过热。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一传统中央处理器的液体冷却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体冷却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液体冷却系统
110、210:冷却单元
120、140:冷却导管
130、150:散热元件
220:第一冷却导管
220A:第一液体进入端
220B:第一汽化输出端
230:第一散热元件
240:第二冷却导管
240A:第二液体进入端
240B:第二汽化输出端
250:第二散热元件
260:压力阀
270:第一连通导管
280:第二连通导管
P1、P2:中央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体冷却系统的系统示意图。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液体冷却系统200包括冷却单元210、第一冷却导管220、第一散热元件230、第二冷却导管240、第二散热元件250、压力阀260、第一连通导管270及第二连通导管280,其中第一散热元件230及第二散热元件250例如为散热片。冷却单元210用以将汽化的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后转换回液态,其中冷却液体可以为水、酒精或冷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8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