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丹参素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8687.8 | 申请日: | 201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5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叶湘武;林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景峰注射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9/52 | 分类号: | C07C59/52;C07C51/4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丹参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丹参素的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提取丹参药材中丹参素的一种提取新工艺,属于中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k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为常用中药,主治各种心脏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丹参能改善周围循环和微循环,具有明显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效果,对缺血心肌有显著保护作用,且有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临床上应用的制剂复方丹参注射液、参芎注射液、丹参片、心可舒片、丹参口服液、丹参舒心胶囊、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丹七片、丹田降脂片等都含有丹参或丹参提取物,大部分制剂中丹参是作为君药来起到治疗作用的。
丹参中主要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类、异丹参酮类和其它类)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丹酚酸类、丹参素等),其中水溶性有效成分丹参素能扩张心脑血管,抵抗血小板粘附聚集,清除氧自由基,具有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Ch)合成,抗脂蛋白氧化的作用,丹参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丹参素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并保护心肌缺血缺氧,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同时还有改善微循环,加速血液流速,抵抗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等作用。(尤晶克、自荣兵、蒋荣海,丹参素的研究与进展,中华实用医学2002年第4卷第23期,62-65)。
但是作为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素在丹参药材中含量远远低于丹酚酸类成分,常规丹参素的提取工艺,如图1所示:
丹参1→水提2→浓缩3→醇沉4→浓缩5→水沉6→浓缩7→含丹参素的浸膏8
浸膏用于下一步制剂或其它处理。
按常规提取方法得到的浸膏丹参素含量一般只有10-18mg/g(浸膏相对密度1.22-1.24,随着密度升高,含量成比例升高)。
随着丹参产品的多年生产,取高丹参药材中丹参素的提出率的方法有两种: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670008A中公开的方法是先用水提取丹参药材,再用稀碱将丹参水提取液丹参素前体转化为丹参素,转化过程中需用抗氧化剂并通入惰性气体保护,这种主法主要缺点是操作复杂,而且丹参水提液体积较大,需用到较多的碱,大量生产需用到的贮存容器多,还需要通入惰性气体,操作不方便,不利于生产容器周转。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229226A中公开的方法是将丹参片浸润、水提、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在70~100℃保温8~~36小时,将丹参水提液中大分子酚酸类成分在持续高温作用下转化成较稳定的丹参素,这种方法主要缺点也是丹参水提液体积较大,而且在高温保温时间较长,大批量生产不利于容器周转,能耗大,生产成本也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取丹参素的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按常规丹参素提取工艺路线和设备提取丹参,能大幅度提取高丹参浸膏丹参素的提取新工艺。该发明适用于丹参素提取的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不需要增加新的设备,不增加常规提取丹参素的时间,不需要对常规提取丹参素的生产路线进行调整,即可得到原丹参素含量1-2倍的浸膏。
本发明的原理:
针对丹参浸膏中酚酸类成分的分子结构中含一到数分子的丹参素,在碱性(pH10-12),温度(80-100℃)条件下,酚酸类成分在较短时间内(15-60分钟)转化成丹参素,使浸膏中丹参素成分显著增加,而发明的丹参素的提取新工艺。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提取丹参素的工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丹参饮片水提两次,加水,煎煮1~2小时,合并煎液;
(2)合并煎液后浓缩至相对密度成1.08~1.24且温度为50~60℃的浸膏;
(3)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0~65%,静置,过滤;
(4)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24且温度为50~60℃的浸膏;
(5)再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75%,静置,过滤;
(6)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24且温度为50~60℃的浸膏,加3~4倍重量水,静置,过滤,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2~1.24且温度为50~60℃的浸膏;
(7)浸膏中加5~20%的碱溶液调节pH至10-12,中温转化;
(8)收膏。
其中,步骤(1)中,所述水提为第一次加水8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重量,煎煮1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景峰注射剂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景峰注射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8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