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心动脉压及AI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9039.4 | 申请日: | 201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1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新;李家诚;陈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宝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8/04 | 分类号: | A61B8/04;A61B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动 脉压 ai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测量装置,具体是一种中心动脉压及AI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中心动脉压一般是指主动脉根部收缩压。心脏射血后,血管腔内压力以压力波方式沿着动脉壁从心脏向外周传递,前向压力波在阻力小的动脉部位产生反射,这种反射压力波迅速逆向传递,并与前向压力波在收缩晚期和舒张早期重叠融合,成为实际状态的压力波。反射波增益指数(AI)通常是指反射波高度(增强压)除以整个收缩压力波高度(即脉搏压);中心动脉压及反射波增益指数(AI)这两项指标与肱动脉血压相比更能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目前中心动脉压及AI指标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介入导管技术,把压力传感器放到主动脉根部,实测主动脉根部的收缩压,该方法属于有创技术,费用高,存在风险,推广受限。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肱动脉脉搏波,通过换算获得中心动脉压及AI指标,属于无创的检测技术,但该方法是澳大利亚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得的经验公式,目前国际上对该指标的可靠性还存在质疑。
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降压疗法,即使末梢血压同等程度降低,对中心动脉压的降压效果也不同,中心动脉压更能体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传统的血压测量都是位于肱动脉部位,相对心脏较远,而颈动脉更靠近主动脉部位,测量颈动脉压力更能反映主动脉血压的实际情况。因此,采用平面压力波测量颈动脉血压能够真实反映中心动脉压的情况。
AI指标测量需要确定反射增益点位置,一般反射增益点都是通过观测压力波形的波峰拐点直接测得,但实际波形的反射拐点并不明显,这样对AI指标的测量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存中心动脉压及AI指标测量方法存在的一些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心动脉压及AI测量装置,该一种中心动脉压及AI测量装置能够测量颈动脉压力波、血流速度,进而测量中心动脉压和AI指标的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中心动脉压及AI测量装置包括探测体、压力传感器、多普勒传感器、多普勒控制板,该中心动脉压及AI测量装置为一个管状的内部中空的探测体,所述探测体内置多普勒控制板,用以发射和接收控制电路,所述探测体的探头处,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及多普勒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多普勒传感器均与多普勒控制板通过导线相连接;打开计算机波形采集窗口,将探头放于颈动脉靠近主动脉近端,使压力传感器与探头沿颈动脉成一条线,首先获得最佳压力波波形,再通过多普勒传感器,在保证压力波波形正常状态下获得最佳的血流波形,然后计算机采集同步波形并分析,从而获得中心动脉压和AI指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中心动脉压及AI测量装置将平面压力波和血流速度波结合一起,实现同步采集,结构简单,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一种中心动脉压及AI测量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探测体、2.压力传感器、3.多普勒传感器、4.多普勒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该中心动脉压及AI测量装置包括探测体1、压力传感器2、多普勒传感器3、多普勒控制板4,该中心动脉压及AI测量装置为一个管状的内部中空的探测体1,所述探测体1内置多普勒控制板4,用以发射和接收控制电路,所述探测体1的探头处,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及多普勒传感器3,所述的压力传感器2、多普勒传感器3均与多普勒控制板4通过导线相连接;打开计算机波形采集窗口,将探头放于颈动脉靠近主动脉近端,使压力传感器2与探头沿颈动脉成一条线,首先获得最佳压力波波形,再通过多普勒传感器3,在保证压力波波形正常状态下获得最佳的血流波形,然后计算机采集同步波形并分析,从而获得中心动脉压和AI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宝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市宝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90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