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噁唑烷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9348.1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2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许羚;陈文杰;李平;筒井英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63/24 | 分类号: | C07D26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噁唑烷酮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噁唑烷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为一种利用有机氧化剂制备噁唑烷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噁唑烷酮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药物的合成和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合成噁唑烷酮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在水和乙腈的混合溶剂中,使用过硫酸钾和硫酸铜的混合体系进行氧化反应生成噁唑烷酮化合物(如:Tetrahedron Letter,1988,29,5177-5180;日本专利,特开平1-228946);在水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中,使用硝酸铈铵和二价铜盐的作为氧化剂,制备噁唑烷酮化合物(日本专利,特开平8-231518);
现有制备噁唑烷酮化合物的方法中,均为使用无机氧化剂。然而使用无机氧化剂制备噁唑烷酮化合物存在明显不足。例如以氨基甲酸酯作为原料的情况下,使用无机盐类混合体系作为氧化剂要求必须有水的存在,利用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溶剂,这对原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具有严格要求。另外,因为反应为两相体系,所以反应速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机氧化剂的不足,提供一种在适当有机氧化剂的作用下,使作为原料的苯乙胺衍生物被氧化,得到噁唑烷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的特点在于:回避了无机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水或含水混合液作为反应溶剂的局限,针对部分对水敏感的原料提供了可能的合成方法;另外,羟基在氧化制备噁唑烷酮化合物的过程中可以被保留,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毋须保护含羟基的原料,就可以直接氧化制备噁唑烷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从而达到了简化合成步骤,提高收率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使用下面所述式(I)的苯乙胺衍生物作为原料,在有机氧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所述式(II)的噁唑烷酮化合物;
其中,R1和R5相同,为氢、烷氧基、烷基硫羟基或烷基胺基中的一种;
R2和R6相同,为氢、烷基、芳基或取代芳基中的一种;
R3和R7相同,为烷基、取代烷基、芳基或取代芳基中的一种;
R4为烷基或芳烷基中的一种。
所述的有机氧化剂为苯醌类氧化剂、高价碘化物类氧化剂或卤代亚酰胺类氧化剂中的一种。
所述的苯醌类氧化剂优选为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DDQ)或其类似物中的一种;高价碘化物类氧化剂优选为二乙酸碘苯(PIDA)或其类似物中的一种;卤代亚酰胺类氧化剂优选为n-卤代丁二酰亚胺或其类似物中的一种。
式(I)中所述的取代芳基是取代苯基、萘基或取代芳杂环,其中取代苯基是对烷氧基苯基、对烷基苯基、邻烷氧基苯基、邻烷基苯基、对氟苯基、邻氟苯基、对氯苯基、邻氯苯基、对溴苯基、邻溴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对-(N,N-二甲胺基)苯基或3,4-二烷基苯基中的一种;萘基是α-萘基或β-萘基中的一种;取代芳杂环是取代吡啶基、取代吡咯基或取代呋喃基中的一种,其中取代吡啶基为4-烷基吡啶基或2-烷基吡啶基中的一种,取代吡咯基为3-烷基吡咯基或2-烷基吡咯基中的一种;取代呋喃基为3-烷基呋喃基或2-烷基呋喃基中的一种。
式(I)中的R4的烷基优选为C1-C8的烷基;所述芳烷基选自于苄基、取代苄基或取代芳杂亚甲基中的一种,其中取代苄基为对烷氧基苄基、对烷基苄基、邻烷氧基苄基、邻烷基苄基、对氟苄基、邻氟苄基、对氯苄基、邻氯苄基、对溴苄基、邻溴苄基、对-(三氟甲基)苄基、对-(N,N-二甲胺基)苄基或3,4-二甲基苄基中的一种;取代芳杂亚甲基为取代吡啶亚甲基、取代吡咯亚甲基、取代呋喃亚甲基中的一种,其中取代吡啶亚甲基为4-烷基吡啶亚甲基或2-烷基吡啶亚甲基中的一种,取代吡咯亚甲基为3-烷基吡咯亚甲基或2-烷基吡咯亚甲基中的一种,取代呋喃亚甲基为3-烷基呋喃亚甲基或2-烷基呋喃亚甲基中的一种。
所述式(I)中的R4为烷基时,该R4进一步优选为叔丁基;故式(I)中的R4的进一步优选为叔丁基或苄基。
所述类似物为与其结构相类似的化合物或为其衍生物。
所述取代烷基是指碳链上含有杂原子的烷基。
本发明中的噁唑烷酮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93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库诊断界面系统
- 下一篇:web内容与电子应用文档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