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顺铂抗肺癌主动靶向隐形类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0655.1 | 申请日: | 201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8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武晶晶;刘慧敏;周映聪;黄娟;彭丽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33/24;A61K47/4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锐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 |
地址: | 2151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顺铂抗 肺癌 主动 靶向 隐形 脂质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的生物材料已进行生物保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顺铂抗肺癌主动靶向隐形类脂质体及其制备,并作为注射液或注射用冻干品,经静脉注射,由人源性抗肺癌单抗片段将顺铂隐形类脂质体给药系统特异性导向于肺癌细胞发挥作用,治疗相应的肺癌。
背景技术
靶向给药系统是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制备而成的、可使药物浓集于作用部位的给药系统。它能将药物最大限度地输送至靶器官或靶细胞,从而减小对非靶器官、非靶细胞的影响,达到降低全身毒副作用,提高疗效的目的。可分为物理化学靶向制剂、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以及双重和多重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系利用磁场导向或温度、pH等因素实现靶向给药。被动靶向给药系统是利用不同组织部位、器官自然生理特性的差异,拦截不同粒径范围的载药微粒。若微粒表面被链状亲水聚合物修饰可在血液环境中高度水合,形成表面水化层,既增加了稳定性,又有随时变化的空间构象,难于被血浆中的调理素识别、摄取,可规避机体网状内皮系统(RES,肝脾组织中分布丰富)的清除,而具有隐形作用,在血液中长循环,从而对血管渗漏性强的炎症区、实体瘤等实现更为有效的被动靶向给药。
主动靶向给药系统一方面可利用细胞特异性配体作为导向物质,将载药微粒导向于细胞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主动靶向给药系统也可利用细胞表面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力很强,以癌表皮细胞为免疫原,通过抗体制备技术制得的特异性单抗或其经酶切后的Fab或F(ab’)2片段。F(ab’)2片段来源:用杂交瘤细胞株4A10(分类命名:杂交瘤细胞株4A10,保藏日期:2010年10月13日,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CCTCC C201090)细胞接种BALB/C小鼠腹腔获得腹水后,经常规盐析及Protein-G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后,再经胃蛋白酶没切纯化后获得。作为导向物质,将载药微粒特异性地导向于癌细胞发挥作用。去除单抗Fc片段后的Fab或F(ab’)2片段可避免机体产生二次抗体,用其修饰的载药微粒也可规避被机体RES清除,但去除Fc片段有降低单抗免疫反应特性的风险,相对而言通常F(ab’)2片段较Fab更好。结合隐形作用和主动靶向性的给药系统,是抗癌药研究的重要方向。
类脂质体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独或与其它脂质混合,在溶液中以自组装方式形成、结构类似于生物膜的新型给药系统。其结构组成及体内外性质与脂质体相似,但因不含易氧化变质的磷脂,而更加稳定。并且它对亲水药物、疏水性药物、难溶性药物均可包载,可调整药物的体内分布和释放特性,大大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疗效。因此,近年来类脂质体新型给药系统已经成为药物的包载与传输的研究热点。
顺铂(CDDP)是一种重金属铂的络合物,为双官能团烷化剂,化学名为:顺式-二氯二氨铂(II),为黄色粉末状结晶,在水中微溶,不溶于乙醇等一般有机溶剂,溶于二甲基酰胺。它在1845年由M.Peyrone合成,1978年美国FDA批准其用于临床治疗癌症。顺铂的发现带动了金属配合物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对于癌症治疗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其抗癌作用特点有:(1)为高效广谱的抗肿瘤药,可与作用靶点DNA形成CDDP-DNA复合物而发挥作用,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肿瘤抑制率为61%~98%,尤其对实体瘤和对一般化疗药不甚敏感的肿瘤疗效较为显著;(2)不仅能杀伤肿瘤细胞,抑制细胞修复,还具有较强的放疗增敏作用;(3)与多种抗肿瘤药物有协同作用,其毒性谱也与它们有不同,且无交叉耐药性,因此易与其它抗肿瘤药配伍,既有利于临床的联合用药,还可逆转联合化疗的毒性。因此,长期以来顺铂在抗癌药中地位显著。
但是,目前临床所用顺铂制剂,如中国药典2010版和欧洲药典2001收载的注射用顺铂,英国药典2000版收载的注射用顺铂和顺铂注射剂,均为对癌组织、癌细胞没有选择性的普通注射剂,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大。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严重毒副作用:顺铂及其代谢产物主要从肾脏排泄,故肾毒性大。另有胃肠道毒性、耳毒性及神经毒性等也不可忽视;(2)对某些癌细胞活性较低,如乳腺癌、结肠癌等;(3)易产生耐药性;(4)仅微溶于水,性质不稳定,见光分解,其水溶液在室温中放置后会发生水解而失效,并转变为有毒却无抑瘤作用的反铂。
鉴于近年来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居各类癌症之首,且比例仍在继续升高的问题亟待解决,应力求使给药系统所传递的顺铂在进入体内后可规避RES清除,靶向于癌组织、癌细胞,增加生物利用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06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毒蚊叮咬的中草药药物
- 下一篇:用于有源矩阵显示器的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