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3117.8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9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志涛 |
主分类号: | B28C5/00 | 分类号: | B28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44 北京市房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990年美国首先提出高性能混凝土这个名词,日本东京大学冈村甫学者开发了“不振捣的高耐久性混凝土”。我国最早提出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是吴中伟教授,2000年北京工业大学陈建奎教授提出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2007年王昱海提出现代混凝土配制方法及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也有诸多学者进行了配合比优化设计,但对在建客运专线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而言,价值不高,而且应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尚无高性能混凝土设计规范,只对混凝土性能有限值规定。
陈建奎教授设计的配合比中的用水量是通过计算得到的,混凝土的工作性是依靠减水剂来进行调整。也有不少学者在陈教授的配合比设计基础之上进行正交设计,混凝土成本固然有所降低,但这种优化设计又背离了陈教授设计配合比的理论基础,最终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降低的成本也看不出是低至底线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生产出满足设计要求而成本最低高性能混凝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保持胶凝材料总成本不变下,对胶凝材料掺量及砂石掺量进行确定;
(2)根据胶凝材料掺量确定减水剂掺量;
(3)待得出减水剂相对于胶凝材料的掺量以后,在不改变减水剂减水率的情况下,调整减水剂引气成分至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含气量;
(4)根据胶凝材料和减水剂的配比及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要求确定水掺量。
所述的胶凝材料为水泥和矿物掺合料。
所述的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或粉煤灰和矿粉。
所述胶凝材料掺量是按照胶砂试验方法,保持胶凝材料总成本不变,调整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比例,且拌合物能达到同一扩展度下,成型试件,测其龄期强度,对应龄期强度极值为满足不同设计要求的矿物掺合料在胶凝材料中的掺量。
所述砂石掺量是按照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实际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实际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及假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总重量经过计算得到的,其中砂率的选用是为满足所采用施工方法要求确定的。
所述减水剂掺量是通过实际拌制混凝土,保持胶凝材料和减水剂总成本不变,通过二者用量增减变化,调整用水量,且拌合物能达到满足设计要求的工作性,得出的成本相同而配合比对应不同的减胶比和不同的水胶比,将这几组配合比的水胶比与对应的减胶比拟合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水胶比极值即对应着减胶比。
所述确定水掺量是胶凝材料总量从最小用量开始依次递增,以调整用水量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要求,实际拌合混凝土,得到不同混凝土龄期强度,总结水胶比与龄期强度线性函数关系,由此得出水胶比确定水掺量。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作为设计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在高性能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实现高性能混凝土成本最低,对在建铁路客运专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重大意义,推动中国混凝土事业的发展。
本发明的高性能混凝土是以混凝土设计要求为目标,以混凝土工作性和密实性为基础,以混凝土强度和成本为运算参数,以混凝土耐久性为控制手段,将混凝土性能与成本紧密结合,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实现配合比设计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经济性;本发明能将设计与施工有效连接,混凝土工作性、强度、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同时生产单位立方米混凝土成本最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保持胶凝材料总成本不变下,对胶凝材料掺量及砂石掺量进行确定;
(2)根据胶凝材料掺量确定减水剂掺量;
(3)待得出减水剂相对于胶凝材料的掺量以后,在不改变减水剂减水率的情况下,调整减水剂引气成分至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含气量;
(4)根据胶凝材料和减水剂的配比及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要求确定水掺量。
所述的胶凝材料为水泥和矿物掺合料。
所述的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或粉煤灰和矿粉。
所述胶凝材料掺量是按照胶砂试验方法,保持胶凝材料总成本不变,调整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比例,且拌合物能达到同一扩展度下,成型试件,测其龄期强度,对应龄期强度极值为满足不同设计要求的矿物掺合料在胶凝材料中的掺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志涛,未经周志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3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通信网络的基于路由的临近度
- 下一篇:具有按摩辊的脱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