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地自行车车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3397.2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4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曹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大自行车料(湖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3/02 | 分类号: | B62K3/02;B62K25/04;B62J11/00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地 自行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两轮自行车前后轮的山地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由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部件组成,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是构成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其他部件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车架一般采用普通碳素铜管经过焊接、组合而成。为了减轻管重量,提高强度,由于自行车是依靠人体自身的驱动力和骑车技能而行使的,车架便成为承受自行车在行驶中所产生的冲击载荷及能否舒适、安全地运载人体的重要结构体,车架部分制造精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乘骑的安全、平稳和轻快。尤其是在山路间行驶的山地自行车其对自行车的冲击震动很大,现有自行车架多为刚性部件焊接而成,在骑行中震动很大,骑行人十分不舒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地自行车车架,提高在山间行驶时骑行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架,包括一中间支撑部件,中间支撑部件的一侧固定连接一上管,上管固定连接一头管,头管在上管的下方固定连接一下管的一端,下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五通,中间支撑部件的下端头固定连接所述五通,中间支撑部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根后上叉,后上叉连接有卡勾,卡勾连接后下叉的一端。中间支撑部件包括上支撑管,上支撑管固定连接弹性部件的一端,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下支撑管,上管靠近中间支撑部件的一侧设有弧形凹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上支撑管为φ30mm×40cm的不锈钢管,下支撑管为φ30mm×50cm的不锈钢管,下管为φ38mm×140cm的不锈钢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下管的中部设有水壶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优化了中间支撑部件的结构,分解为上支撑管、下支撑管和弹性部件,山间行驶时路面不平颠簸,并且一般骑行速度不快,故因颠簸而造成的震动曲线一般为振幅大频率小,而上支撑管上面直接安装有座椅,座椅的振幅大小直接影响人的舒适感,故在上支撑管和下支撑管间安装了弹性部件,将震动转化为弹性部件的弹性形变,并缓慢释放,提高了在山间行驶时骑行的舒适度。
2、本发明还优选了中间支撑部件、上支撑管、下支撑管和下管的长度和直径,提高了单位材料的承载能力,节约了材料,节省了成本。
3、本发明还设置了水壶座,骑行人可以方便地放置水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中,1、中间支撑部件;2、上管;3、头管;4、下管;5、五通;6、后上叉;7、卡勾;8、后下叉;9、水壶座;10、弹簧;1a、上支撑管;1b、下支撑管;2a、弧形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山地自行车车架,包括一中间支撑部件1,中间支撑部件1的一侧固定连接一上管2,上管2固定连接一头管3,头管3在上管2的下方固定连接一下管4的一端,下管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五通5,中间支撑部件1的下端头固定连接五通5,中间支撑部件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根后上叉6,后上叉6连接有卡勾7,卡勾7连接后下叉8的一端,后下叉8的另一端连接五通5,中间支撑部件包括1上支撑管1a,上支撑管1a固定连接弹性部件10的一端,弹性部件10的另一端连接下支撑管1b,上管2靠近中间支撑部件1的一侧设有弧形凹陷2a。上支撑管1a为φ30mm×40cm的不锈钢管,下支撑管1a为φ30mm×50cm的不锈钢管,下管4为φ38mm×140cm的不锈钢管。下管4的中部设有水壶座9。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大自行车料(湖州)有限公司,未经永大自行车料(湖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3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