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混沌吸引子的公钥密码加密和解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3483.3 | 申请日: | 201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7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郭东辉;李国刚;刘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30;H04L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神经网络 混沌 吸引 密码 加密 解密 方法 | ||
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混沌吸引子的公钥密码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密钥的输入:信息的发送方首先从输入设备向加密器输入自己的私有密钥Hs和接受方经认证过的合法的公钥Tr,在加密器中计算出新的共享密钥
2)密钥序列的生成:密钥序列产生器选用2n个LFSR作为序列密码的驱动源,将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作为非线性函数部分进行选择控制输出,各LFSR的的初始值由公开密钥T的矩阵中随机选取确定,且通信双方必须一致;然后把2n个LFSR的输出值当作神经网络的输入值,在加密器中计算出吸引子,并对吸引子进行编号,再根据吸引子编号对2n个LFSR的输出值进行多选一操作,由此产生随机密钥序列;
3)密文的生成:随机密钥序列与明文逐位进行异或运算,生成密文,直至明文全部被加密为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混沌吸引子的公钥密码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钥的产生步骤:
1)一组需要保密通信的用户共同选取一个联结突触矩阵T0,联结突触矩阵为n阶奇异方阵,每个用户在n阶方阵交换族中随机选取一个变换方阵,如用户A任意选取一个非奇异变换方阵Ha,首先计算Ta=Ha*T0*Ha′,Ha′为Ha的转置矩阵,然后将Ha保密,而把Ta公开,当同一组内的用户A与B需要保密通信时,把T=Ha*Tb*Ha′=Hb*Ta*Hb′作为用户A与B保密通信的共同密钥,用户A或用户B均可以根据自己的私钥和对方的公钥计算出公共密钥;
2)每个使用者将自己的公开密钥,连同用户名、地址等其他信息用数字签名方式保存在认证中心公钥信息库中,并获得该认证中心颁发的公钥证书,并在每次数据加密通信之前通过公钥证书对通信双方进行身份认证;
3)利用带认证的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进行密钥交换,生成共享密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混沌吸引子的公钥密码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LFSR的的初始值由公开密钥T的矩阵中随机选取确定的方法为:大于等于0的数设为1,小于0的设为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混沌吸引子的公钥密码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子的个数为2n+1个。
5.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混沌吸引子的公钥密码解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接收方首先对发送方的身份进行认证,根据发送方所提供的身份信息,通过数字签名和公钥证书检查与核对对方的身份,如果身份认证信息是正确的,发送方是合法的用户,才对密文进行解密处理,否则,对接受到的信息隔离删除,并发出警报,通知系统管理员;
2)计算新的突触联结矩阵:接收方首先从输入设备输入自己的私有密钥Hr和发送方经认证过的合法公钥Ts,在加密器中计算出新的突触联结矩阵作为共享密钥;
3)密钥序列的生成:选用与发送方相同的2n个LFSR作为序列密码的驱动源,将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作为非线性函数部分进行选择控制输出,具体方法为:在共享密钥的矩阵中选取与发送方相同的元素作为各LFSR的初始值,然后把2n个LFSR的输出值当作神经网络的输入值,在加密器中计算出吸引子,并对吸引子(总共2n+1个)进行编号,再根据吸引子编号对2n个LFSR的输出值进行多选一操作,由此产生随机密钥序列;吸引子总共2n+1个;
4)恢复明文:随机密钥序列与密文逐位进行异或运算,恢复明文,直至明文全部被恢复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34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