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台下水横移活动轨道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3553.5 | 申请日: | 201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4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祖绅;陈志伟;周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宜昌船厂 |
主分类号: | B63C3/08 | 分类号: | B63C3/0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台 下水 活动 轨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中的船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船台下水横移活动轨道。
背景技术
我国内河大、中型造船厂的船舶下水方法,一般采用横向梳式滑道下水的方法,如图3、图4中,这样在船台上建造、船体分段、总装合拢时机动、灵活,投资费用也少。但这种下水的方法对船舶型宽有严格的要求,在设计船台时,就已经设计好了要下水的船最宽的型宽,若要建造下水超过这个设计型宽的船,就得采取一定的措施,这些措施一般有两种:一是垫高移船用的船台小车和下水用的船台大车,以升高船的底面,以免在船随大车沿滑道下行时,船的内侧与船台的挡土墙相碰。二是将船向江心多移一定的距离,在船随大车沿滑道一起下行时,船的内侧也不会与船台挡土墙相碰。第一种方法船台小车和大车垫得太高很不安全,而且操作难度很大,一般不采用。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这就要将原来的船台横移轨道临时接长。
由于内河船厂的设计建造一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下水船舶型宽较小。随着国内造船事业的飞速发展,现在所接船舶订单的船型均宽于原设计船舶型宽,这些船厂为了建造大型船舶,仍在采用笨重、落后的船台横移轨道临时接长的办法。
由于现代的船舶越造越大,一条船自重达万吨以上,每一股临时接长的轨道要承载上千吨的船重,这些临时轨道都是用一个个的支柱支撑轨道梁,为了安全可靠,每一个支柱既要与轨道梁用若干只螺栓连接,又要用若干只螺栓与基础连接,工作量相当繁重,费工、费时、费钱,而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轨道断裂和其它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安全生产,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拖延了船舶下水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台下水横移活动轨道,可以避免超宽的船体碰触船台的挡土墙,减少船舶下水的时间,减低劳动强度,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台下水横移活动轨道,框架式大梁通过铰链安装在船台轨道的一端,框架式大梁上设有活动轨道,靠近铰链一端的活动轨道与船台轨道等高,框架式大梁底部设有多个支撑板,框架式大梁下方设有可容纳框架式大梁的混凝土槽。
所述的混凝土槽具有与梳式滑道相同的坡度。
所述的支撑板通过销轴与框架式大梁连接,可绕销轴旋转。
所述的支撑板为8块,分别位于框架式大梁两侧等距布置。
所述的框架式大梁远离铰链的一端还通过旋转铰链安装有起吊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台下水横移活动轨道,通过可转动的活动轨道,避免了超宽的船体在下水时船的内侧与船台的挡土墙相碰。同时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经测试,过去在下一条船,接、拆临时轨道8个人需3天时间,才能完成一次下船工作,现在2个人半天时间就能完成。经过测算,现在下水一条船与过去相比,至少要节约直接费用在3000元以上,这些费用还不包括拖延船舶下水的时间,断轨、支撑板丢失、每次接临时轨道用的其它低耗材料等的费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传统方法船舶下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传统方法船舶下水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中,一种船台下水横移活动轨道,框架式大梁4通过铰链2安装在船台轨道1的一端,框架式大梁4上设有活动轨道3,靠近铰链2一端的活动轨道3与船台轨道1等高,框架式大梁4底部设有多个支撑板5,框架式大梁4下方设有可容纳框架式大梁4的混凝土槽8。框架式大梁4的长度为6米,宽度为260mm,混凝土槽8的宽度为280mm。
所述的混凝土槽8具有与梳式滑道10相同的坡度。例如:同为1:7的坡度。
所述的支撑板5通过销轴与框架式大梁4连接,可绕销轴旋转。
所述的支撑板5为8块,分别位于框架式大梁4两侧等距布置。为确保安全,在与支撑板5相对应的混凝土基础上,埋设钢板以确保支撑板5受力可靠。
所述的框架式大梁4远离铰链2的一端还通过旋转铰链7安装有起吊装置6。起吊装置6为卷扬设备、电动葫芦或手拉葫芦等,限于业务状况也可以采用活动的叉车或小型吊车来进行起吊工作。
使用时,使起吊装置6围绕旋转铰链7旋转至竖立,通过起吊装置6起吊框架式大梁4,框架式大梁4绕铰链2旋转,至框架式大梁4略高于混凝土槽8的边沿,旋转支撑板5,使其支撑住框架式大梁4,放下框架式大梁4,使框架式大梁4上的活动轨道3与船台轨道1平齐,移动下船大车9靠近活动轨道3,沿船台轨道1和活动轨道3平移船体至下船大车9上,吊起框架式大梁4,旋转支撑板5,将框架式大梁4放入混凝土槽8中,船体就可以沿梳式滑道10下行至水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宜昌船厂,未经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宜昌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35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