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迅速导出光源热量的热管灯罩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3601.0 | 申请日: | 201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6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崔学晨;李燕国;张利群;崔实;孙宪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学晨 |
主分类号: | F21V3/02 | 分类号: | F21V3/02;F21V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迅速 导出 光源 热量 热管 灯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迅速导出光源热量的热管灯罩,属于在人工环境设施中消减光源热效应的装置,可将光源发出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系统外。用于温室、人工气候室、植物工厂、光照培养箱等。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温室、人工气候室、植物工厂、光照培养箱等人工环境设施投入使用。为满足光照条件要求,使用多种人工光源,甚至是大功率人工光源。这些人工光源在满足光照强度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热能。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热能是多余的,需要用人工制冷设备消除这些热量,以达到人工环境所要求的温度条件。而这些人工制冷设备的电力消耗显著提高了人工环境设施的运行成本,甚至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出现人工环境设施因耗电量大而“用不起”所引起的闲置现象。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或弊端,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迅速导出光源热量的热管灯罩,根据热管原理,利用工作介质的汽、液相变传热,将光源发出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系统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迅速导出光源热量的热管灯罩,由吸热灯罩、热管连接管和散热器构成。吸热灯罩包括隔热玻璃、反光罩、吸热管和隔热层,反光罩为良导热材料制成,吸热管紧贴反光罩,吸热管结构可以是螺旋盘管、笼状列管或梳状齿管,是热管的吸热端(蒸发器),吸热灯罩灯口处罩以隔热玻璃;热管连接管将吸热灯罩的吸热管和室外的散热器连接,可以是两端带有卡套式接头,用卡套接头分别与吸热管和室外的散热器连接,也可以直接将两端与吸热管和室外的散热器焊接,热管连接管管外附有隔热层,是热管的绝热段;散热器安装在室外,为螺旋管或排管结构,是热管的散热端(冷凝器),散热方式可以是水冷式、或带有风扇的强制对流式、也可以是自然对流式;热管内充装有低沸点工作介质,工作介质的沸点在20℃~100℃,优选在30℃~60℃之间,热管内经抽除空气后封闭。本发明可以单灯独立结构设置,也可以多灯并联结构设置。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某些不足或弊端而设计,其有益效果是,根据热管原理,利用工作介质的汽、液相变传热,将光源发出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系统外,装置热阻很小,导热能力强,耗能极低甚至无需动力,可有效降低光源的热效应,显著消减人工环境设施的制冷负荷,降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冷式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图2为本发明风冷式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
图中,1-吸热灯罩, 2-隔热玻璃,3-反光罩,4-吸热管,5-隔热层,6-热管连接管,7-散热器,8-水箱,9-冷却水出口,10-冷却水进口,11-风机,12-温室顶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水冷式结构,一种可迅速导出光源热量的热管灯罩,由吸热灯罩1、热管连接管6和散热器7构成。吸热灯罩1包括隔热玻璃2、反光罩3、吸热管4和隔热层5,所述反光罩3为良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吸热管4呈笼状列管状,并紧贴反光罩3,是热管的吸热端(蒸发器),吸热灯罩1灯口处罩以隔热玻璃2;热管连接管6两端分别与吸热管4和室外的散热器7直接焊接,热管连接管6管外附有隔热层5,是热管的绝热段;散热器7为螺旋管结构,安装在室外的水箱8中,是热管的散热端(冷凝器),利用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热管内充装有低沸点工作介质,工作介质的沸点为30℃,热管内经抽除空气后封闭。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风冷式结构,一种可迅速导出光源热量的热管灯罩,由吸热灯罩1、热管连接管6和散热器7构成。吸热灯罩1包括隔热玻璃2、反光罩3、吸热管4和隔热层5,所述反光罩3为良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吸热管4呈螺旋盘管状,并紧贴反光罩3,是热管的吸热端(蒸发器),吸热灯罩1灯口处罩以隔热玻璃2;热管连接管6两端分别与吸热管4和室外的散热器7直接焊接,热管连接管6管外附有隔热层5,是热管的绝热段;散热器7为排管结构,安装在室外,是热管的散热端(冷凝器),散热方式为风扇11强制对流式。热管内充装有低沸点工作介质,工作介质的沸点为60℃,热管内抽除空气后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学晨,未经崔学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3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组
- 下一篇:一种电网优化直流充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