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V大容量铅酸蓄电池负极不可逆硫化的反极修复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3712.1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3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裴锋;李资荣;王淑莉;吴为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330096***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蓄电池 负极 可逆 硫化 修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V大容量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予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通信电源、电力交配电系统、铁路、船船通讯、UPS电源等领域中。在电池运行过程中,负极不可逆硫酸盐化是重要失效模式之一。在正常条件下,铅酸蓄电池在放电时形成硫酸铅结晶,在充电时能较为容易地还原为铅。如果电池的使用和维护不当,例如经常处于充电不足或过放电,负极上就会逐渐生成一种粗大坚硬的硫酸铅重结晶晶体,这种硫酸铅结晶活性低,溶解度小,使电池内电阻增大,充电接受能力降低,用传统的充电方法很难使其转化为活性物质,从而减小了电池容量,甚至成为蓄电池寿命终止的原因。这种现场称为负极不可逆硫酸盐化或负极硫化。
目前较轻的负极不可逆硫酸盐化的去除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如添加修复液)和物理方法(如电脉冲修复)。当电池容量下降60%以上的较严重硫化,已有的方法采用正负极倒换,即正极作为负极,负极作为正极,进行反充电,修复过程中大电流通过极板,导致电池电解液温升过高,加速正极极板的软化脱落、板栅合金的腐蚀,影响电池正极的后期容量和寿命。通常反充电方法由于对正极极板损伤大,反充电法只能进行一次性修复,如修复不成功,电池即报废。
发明内容
为了去除2V大容量铅酸蓄电池负极不可逆硫化,并且在电池修复过程中不对正极造成损害,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不可逆硫化的反极修复法。
本发明反极修复法基于以下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和负极均生成硫酸铅,但是反应活性有明显差异。
正极:PbO2+3H++HSO4-+2e-→PbSO4(R)+2H2O (1)
负极:Pb+HSO4-→PbSO4(O)+H++2e- (2)
正极PbO2的还原产物硫酸铅PbSO4(R)具有非常高的反应活性,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易于转化为活性物质PbO2,这也是正极很少出现不可逆硫酸盐化的重要原因。负极Pb的氧化产物硫酸铅PbSO4(O)反应活性低,难以转化为活性物质Pb。根据循环伏安图,相对Hg/Hg2SO4电极,在-0.96V附近,Pb向PbSO4(O)转变,大于1.4V时,进而氧化为PbO2,其中可能伴随氧气析出;在1.2~0.8V范围,PbO2向PbSO4(R)转变,-1.0~-2.0进而还原为Pb,其中低于-1.1V时开始有氢气析出。本发明通过反极修复,将负极上的PbSO4(O)氧化为PbO2,后转化为PbSO4(R),最后还原成Pb。
负极:
本发明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按电池厂商要求进行完全充电,或以2.4V恒压充电至电流5小时稳定不变。
(2)将蓄电池以0.1C放电率进行放电,终止电压为1.8V,并记录电池现有容量。
(3)打开排气阀,露出排气口,从排气口处添加去离子水,将辅助电极放置于蓄电池电解液中,将蓄电池充电仪正极与电池负极相连,充电仪负极与辅助电极相连,进行充电从而将负极的硫酸铅PbSO4(O)转化为PbO2。辅助电极不能接触到电池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以免引起短路。以电流0.1~0.25C进行充电,充电电量为1.5~2.0C。
蓄电池原负极板:PbSO4(O)+2H2O→PbO2+HSO4-+3H++2e-,
2H2O→O2↑+4H++4e-
辅助电极:H2+2e-→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3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