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送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抗裂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4286.3 | 申请日: | 201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0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金树青;沈熙佐;金骥;倪朝民;许衡宇;徐有前;杨德云;夏毓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树青;沈熙佐 |
主分类号: | C04B22/14 | 分类号: | C04B22/1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宣圣义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塑性 收缩 裂缝 抗裂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送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抗裂剂,属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收缩裂缝,有塑性裂缝、干燥裂缝和温度裂缝。泵送混凝土是小水灰比大坍落度的混凝土,非泵送混凝土是大水灰比小坍落度的混凝土,因此,泵送混凝土的收缩率要比非泵送混凝土大30%左右。对常规设计,不做超长结构也不需要防水的住宅和高层建筑楼层等工程,应用泵送混凝土是量大面广,由于生产泵送混凝土搅拌站应用的水泥品种多,水泥细度、化学成分性能不一样,粗细集料的含泥量、混凝土配比、使用外加剂的适应性和施工时的气温、保护层的厚度、振捣不密实以及浇注后养护不好等原因,产生泵送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很普遍,约占泵送混凝土产生裂缝的50%。泵送混凝土塑性裂缝,一般在混凝土终凝前产生,通常在混凝土浇注后24小时左右就能观察到。裂缝出现在结构的表面,也有出现在结构的底面,形状很不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深度在钢筋的顶面,故钢筋对泵送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控制是不起作用的。这些裂缝虽然不影响结构的整体性,但若不处理,对钢筋锈蚀有害,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对设计不做超长结构和不需要防水的泵送混凝土工程,不需要掺膨胀剂,因膨胀剂掺量大,一般要掺8-10%,费用高。一立方泵送混凝土费用要增加几十元,而且单掺膨胀剂对防止泵送混凝土塑性裂缝的产生,实践证明其作用也不理想。另有在泵送混凝土中单掺有机纤维的报道,但由于混凝土搅拌站没有专门掺纤设备,只能从砂石皮带运输机上用人工掺在皮带上与砂石同时入搅拌机,故容易成团,在泵送混凝土中造成纤维分布不均,而且掺在皮带上,遇到有风等情况则易流失,影响掺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泵送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且价格低廉、易于均匀掺入、掺量精准的泵送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抗裂剂。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泵送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抗裂剂,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混合均匀制得:天然明矾石粉或天然石膏粉96.5-99.5,10-20mm长度的有机纤维0.5-3.5。
上述有机纤维为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改性聚乙烯纤维或改性聚丙烯纤维。
上述抗裂剂的掺量为泵送混凝土中胶凝料量的1-6%。
其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抗裂剂,由于采用的天然明矾石粉或天然石膏粉中含有三氧化硫等化学成分(见下表1、2),故其与水泥中的硅酸钙水化反应产生钙矾石,泵送混凝土浇水养护后,具有自愈性能,从而能把泵送混凝土已产生的微小裂缝闭合;而混合在明矾石粉或石膏粉中的有机纤维却能对泵送混凝土塑性裂缝起到阻止裂缝扩展和延缓裂缝出现的作用;同时,明矾石和石膏中含有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钙等化学成分,将其与有机纤维混合掺入泵送混凝土中能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且能等量节省水泥,降低使用抗裂剂的费用;另外,我国天然明矾石和天然石膏资源丰富,材料易得且成本费用低廉,与有机纤维混合制成的抗裂剂,能够替代泵送混凝土的活性掺合料,能送入混凝土搅拌站的筒仓,易于实现自动计量控制,直接投入搅拌机内,减少人工掺入费用,且在搅拌时不结团,分布均匀。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抗裂剂,既提高了泵送混凝土的强度,保证了泵送混凝土的质量(见下表3、4),又防止了泵送混凝土的塑性裂缝,减少了干燥裂缝和温度裂缝的产生,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天然明矾石化学成分(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树青;沈熙佐,未经金树青;沈熙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42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